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環保署撤銷華碩產品19張環保標章使用證書

        環保署於今(31)日撤銷華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張環保標章使用證書,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監視器、電腦主機及桌上型個人電腦。

        環保署表示,我國環保標章產品,除代表產品環保優越性外,對於公司亦要求符合相關環保法令,並須進行生產工廠查核,確保生產製程、原料使用及品質控制機制等符合規定,如非品牌所有者之代理商則應具獨家代理文件提出申請,並須符合以上規定。其中電腦主機相關資訊產品,廠商如提供美國EPEAT網站登錄有效之資料,部分項目之文件規定,可予免附。

        華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具獨家代理文件、產品證明文件及EPEAT網站登錄資料等提出申請,經環保署委託驗證機構(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驗證審查通過,經查該公司獨家代理文件之授權人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在102年2月6日被環保署停權1年,獨家代理文件應無效力,且EPEAT網站登錄非有該公司資料,不符合申請審查作業相關規範之規定,而予以撤銷證書。

        由於以EPEAT認證之產品申請我國環保標章毋需查核工廠,致未於核給標章證書前發現前述不符規定情形,環保署已立即進行檢討改進作業流程。

        環保署強調,取得環保標章產品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環保特性,廠商取得環保標章後,使用期限為3年,為維護標章公信力,環保署接受消費大眾或廠商之檢舉,並實施不定期之抽驗查核,包括查核生產現場、販售場所管理情形及產品抽樣檢驗。近日華碩公司事件並不影響各家廠商生產環保標章產品符合環保特性之產品本質,環保署鼓勵民眾選購具有環保標章之產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土水英雄艾可再現!邀您一起「自由發揮」

        還記得陪伴大家長大的科普動畫「十萬個為什麼」,曾為孩子們的小腦袋瓜裝進各種最新鮮的知識嗎?今年度環保署為了讓大朋友小朋友瞭解土壤、地下水保護知識,比照「十萬個為什麼」的規模,打造「土水知識大作戰」系列動畫,由「艾可」與夥伴「整治者聯盟」共同演出寓教於樂的活潑劇情,要讓民眾一看再看,收穫滿滿!11月1日下午13:35到15:00間,在全國電子汐止館門市將舉辦盛大的動畫首映記者會,並邀請到藝人「自由發揮」共同一起為環境「讚」聲!

        環保署表示,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問題跟人們的健康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為了加強民眾對議題的認識,特地針對15則民眾最常提出的疑問製作成動畫,如:土壤地下水污染會造成哪些後果?重金屬污染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危害?土地交易要注意哪些事情?希望透過一系列由淺入深、輕鬆有趣的對話,達到解答民眾疑問目的,進而激發民眾對於土壤地下水環境保護的使命感。此外,環保署更邀請到藝人「自由發揮」擔任土水保護大使,量身打造一首土水保護主題曲,這首動感主題曲也將在11月1日的首映會中首度公開演出,預計將掀起一陣話題。

        環保署表示, 近年來透過各項污染預防、監測、調查與整治工作, 國內的土壤地下水環境正努力逐步邁向零污染的目標, 然而, 好的環境需要全民共同維護, 因此今年度透過製作動畫與歌曲, 將陸續舉辦一連串好康活動, 11月1日起將舉辦「鋼鐵英雄艾可出沒中!看影片、答題目、抽大獎等活動」, 並推出APP遊戲, 讓民眾邊玩邊學習土壤地下水知識, 11月16日將再於信義香堤大道與民眾見面互動, 共同守護這片美好土地!多項大獎等著民眾一起參與, 詳細活動訊息請上「土地顧品質, 環境保價值」活動官方網站(http://gogoeco.org/)或臉書粉絲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sgwepa)

廢棄物管理新思惟-回應陳銘仁助教投書

        10月30日海洋大學陳銘仁助教的投書,其說法與事實不符,謹釐清如次。

        一、陳文表示將在年底開放廢五金進口,明顯陳助教完全不清楚政府的作為,隻字片語說環保署成為殘害台灣的幫兇,那才真是不可思議。環保署昨天發表的新聞稿已說得很清楚,環保署近年來確有在兼顧環境保護及國內稀有戰略物質之取得這兩個面向周全思考下,謹慎研議修正三項相關管制法規,包括:「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禁止輸入之事業廢棄物及一般廢棄物種類」、「事業廢棄物輸入輸出管理辦法」,政府任何政策決定一定會周延考慮。

        二、環保署為資源再生產業(或稱靜脈產業)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當依法輔導資源再生產業並提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另, 盱衡廢棄物管理觀念及參考國際上的作法, 均已轉變為資源循環的思維, 在妥善管理配套下, 廢棄物早已不是避之惟恐不及的嫌惡無用之物, 此由環保署積極整合「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成為「資源循環利用法(草案)」可得知, 更呼應環保署「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的倡言。此外, 對於可能影響國家的關鍵性、戰略性稀有金屬物資, 環保署係立足於更高的角度聽取各界意見並思考所管各項政策, 而無條件開放或一味禁止, 皆不利於環境保護與資源循環利用, 更不是環保署的立場及作法。

        三、早期廢五金處理未進行管制,造成國內環境與人民的危害,環保署並沒有漠視過往歷史。但現今時空背景不同,國內處理技術已經大幅提昇,且我國目前對廢五金之進出口係採個案審查許可制,處理過程及其衍生廢棄物之流向亦要求網路申報與追蹤,自進口至最終處理均有完善的管控,比公約的管制更加嚴格。因此非如國內媒體及讀者投書所謂不管制之開放進口!

        四、研議開放並不代表環保署不顧我們的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安全,環境的維護是環保署同仁的責任。環保署樂見大家關心環保,並會檢討、溝通,但是,也要籲請有識學者能了解並衡酌事實之後再為文表示意見。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環保署發表環保駕駛推動成果並與企業簽署環保駕駛協議

        為推動運輸部門節能減碳工作,環保署推動環保駕駛訓練機制,初步成果,發展平均約有8%的減碳成果,環保署為感謝協助參與訓練的車隊及企業對於推動環保駕駛的貢獻,今天特別製作獎牌表揚,並進一步簽署環保駕駛推動協議,一起努力將環保駕駛推廣出去。

        環保署表示,依初步成果推算,如全部車輛均能力行環保駕駛,以全國垃圾車約4,900輛為例,每輛垃圾車1年可減少9,000元的燃料花費,共可減少4,400萬左右的購油費用;另以年行駛里程1萬6,000公里之私家小客車駕駛人,每年約可減少5,000元的購油費用,若以環保駕駛教育訓練總人數1,000人次估算,每年亦可節省500萬元燃料費用。越多人參與推廣環保駕駛活動,節能減碳效益越大。

        環保署表示,「環保駕駛」主要是透過向駕駛人的教育宣導,建立駕駛人正確的駕駛習慣,如避免怠速暖車、減少車上負載、注意車內空調及定期保養檢查等,達到節省油耗的直接效益;在歐盟的研究中,駕駛行為的改善可降低約40%的肇事率,5-8%的二氧化碳排放與能源消耗。企業與公部門推動環保駕駛除可以減少肇事率外,更可減少油料支出外,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環保署表示,近年來陸續輔導國內客貨運、計程車及垃圾車等車隊建置環保駕駛訓練機制,以和欣客運為例,該公司長期投入環保駕駛的行為改善,設置入高科技車輛監控儀器設備、完整車輛保養制度、專業的教育訓練與獎勵制度,車隊燃油效率改善幅度高達12%,每年可節省相當多的油資。

        而台塑石化雖為國內主要油品製造商,近年來積極導入美國史密斯駕駛(Smith System)安全駕駛概念,並積極參與環保署環保駕駛教育訓練課程,期能導正員工不良駕駛習慣,減少員工與企業的石化油品使用量,為國內環保盡一份心力。

        泛台貨櫃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共計有60輛貨櫃拖車頭,主要業務為車輛拖運及長程貨櫃運輸,業務範圍涵蓋全國各地。該公司首先透過車隊獎懲制度的建立,訂立油耗獎金與罰金,鼓勵員工自身減少車輛的油料使用;藉由衛星定位追蹤完整監控車輛動態、安裝導風板以減少車輛風阻,同時也配合環保署進行員工環保駕駛訓練課程,導正司機駕駛行為缺失,以節省車輛燃料消耗與排碳量。

        另台灣大車隊率先導入衛星派遣叫車系統,將目前企業車隊進行最適化里程的安排,減少司機空車行駛時間與里程,同時車隊中有高達35%比率為使用LPG雙燃料及油電車的環保車,透過每年定期司機教育制度,宣導環保駕駛理念。

        還有,工業技術研究院除鼓勵員工使用節能低碳車輛外,更協助環保署建置國內車輛節能減碳制度及環保駕駛訓練課程,透過環保駕駛專業講師授課與技術諮詢,除可導正駕駛者不良駕駛習慣,更可與全體國民一起朝減少車輛二氧化碳目標努力。

        除此之外,去年度起由環保署輔導臺南市環保局垃圾車隊率先實行環保駕駛訓練,今年度為展現公部門施行環保駕駛的決心,並與和欣客運技術團隊及臺南市、桃園縣、嘉義市、南投縣、高雄市、臺東縣、花蓮縣及宜蘭縣環保局共同投入垃圾車司機駕駛行為的改善,透過駕駛行為調整後,可有8%的減碳潛力。

        環保署表示,透過推動環保駕駛推動協議簽署,鼓勵企業與公部門加入環保駕駛行列,在減少二氧化碳的同時又可減少企業的燃料消耗與成本支出,環保署在未來也將協助企業與公部門建置環保駕駛管理系統與實行策略,期能協助各方導入正確的環保駕駛機制,導正駕駛者不良的駕駛習慣,建立更友善的居住環境。

        環保署已將本年度訓練課程製作成教學影音檔,並置於「環保駕駛資訊網」(http://ecodriving.itri.org.tw/),開放下載,對環保駕駛有興趣者也可透過此網站取得國內外相關資訊,並參考相關資料自我訓練成為名副其實的環保駕駛。

環署邀請體驗綠色生活!

        環保署為擴展綠色產業行銷的環保消費理念,配合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2013台灣國際綠色產業展」,以「食、衣、住、行、育樂」等主軸推出「綠色生活主題館」,展示內容包括「廢玻璃容器回收創新加值設備」、「一次飲料杯減量措施、綠色設計包裝及源頭減量」、「怠速熄火、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環保駕駛及淨化室內空氣品質植物」、「低碳飲食及節能減碳推廣」、「全民消費綠起來-環保標章之家電、資訊、清潔劑類相關產品、環保旅宿」等五大主題,內容豐富且兼負實用性,歡迎民眾前往參觀交流綠色生活經驗。

        本次「2013台灣國際綠色產業展」亦同時展出「台灣國際智慧綠色城市展」,各參展廠商展出主題皆以融入民眾居家生活達成綠色訴求為題,展出一系列綠色產品,例如台灣綠色貿易專區展示一座以智慧綠色建築理念所蓋成的綠色商品展示屋,屋內使用多樣取得獲得環保標章的MIT環保建材、節能燈具與其他節能設備;台灣松下(Panasonic)公司則展出智慧居家能源管理系統,推廣節約的居家生活等等,展現綠色生活兼具智慧住宅的完整解決方案。

        環保署管考處蕭慧娟處長於開幕時表示,由於全球環境資源有限、環境持續污染與惡化,綠色生活及消費已成為國際消費模式的主流,環保署希望藉由消費者綠色行為的正向改變,促使企業願意全面性生產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綠色產品,共同落實減少污染,邁向永續生活環境,以達全民走向綠色生活。因此,環保署藉此參與國際活動交流之機會,積極將推動綠色生活及消費的豐碩成果與寶貴經驗行銷到國際舞臺,並於此次國際盛會中展現臺灣環保綠色生活。

        環保署呼籲,環境保護無國界之分,且你我應力行落實,開創綠色新生活,共創永續美好的未來。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嚴謹管理電子廢棄物輸出入 共同守護台灣環境

        環保團體於今天早上舉行記者會,質疑環保署幫財團引進廢五金等電子廢棄物,將污染環境。針對環保團體的意見,有部分非屬正確的說法,環保署特提出以下的說明與釐清。

        環保署近年來確有在兼顧環境保護及國內稀有戰略物質之取得這兩個面向周全思考下, 謹慎研議修正三項相關管制法規, 包括:「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禁止輸入之事業廢棄物及一般廢棄物種類」、「事業廢棄物輸入輸出管理辦法」。其中「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目前尚在進行公聽會之意見整理, 「禁止輸入之事業廢棄物及一般廢棄物種類」則尚在研議中, 「事業廢棄物輸入輸出管理辦法」雖於今年9月修正公告, 但修法內容主要在於增加更嚴謹的廢棄物輸出入管制, 並無增訂允許電子廢棄物輸入之規定。相關法規修正作業環保署均會審慎評估, 並辦理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 本次環保團體的意見, 僅先釐清如次:

        一、部分種類電子廢棄物研議許可進口,環保署已進行評估並注意配套

        環保署於3年多前即進行「混合五金廢料戰略物質儲備研析」,並於101年底提出研析報告,獲得初步建議為:

        (一)考量臺灣為資源短缺國家,並以電子產品出口導向為主,為顧及國內製造、消費及再利用產業鏈結,建議適度開放混合五金廢料進口,以扶植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期未來能供應國內製造業所需金屬物資。

        (二)顧及國內稽核認證回收體系運作、再利用處理技術及二次污染問題,建議以分階段方式開放混合五金廢料進口。第一階段包括以產業迫切需求、較無二次污染且種類明確為主,包括廢電子零組件、下腳品及不良品、廢光電零組件、下腳品及不良品之廢IC、廢電阻、廢電容、廢電感、廢石英震盪器等項目。第二階段以產業需求、衍生廢棄物有去處且種類明確者。至廢電腦、廢家電,因進口廢棄物與國內稽核認證回收體系易生混淆,且其二次污染及殘渣最終處置問題有待確認克服,則建議暫不宜開放許可其輸入。

        二、我國廢棄物之輸出入均遵守巴塞爾公約之管制精神

        巴塞爾公約之精神,在於對環境無害化管理,倡議世界各國對於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須嚴加管控,並非禁止廢棄物越境轉移處理。環保署遵依巴塞爾公約之管制規定,對於輸入者之資格,僅限合格之處理機構及再利用機構,主管機關於審查時必須針對廢棄物種類及處理技術嚴格把關,較巴塞爾公約管理更加嚴謹。

        環保署研議許可輸入之混合五金廢料,非屬巴塞爾公約管制之有害廢棄物,並無違反公約精神,非外界所指「進口公害」。且國際間多視混合五金廢料為資源物,不管制其進出口。我國目前對混合五金廢料之進出口仍採許可制,並比公約更加嚴格管制,不致有外界所稱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

        「就地處理」雖是最好的,但是若是當地的處理技術不佳,或處理過程對環境產生較大危害,公約亦同意將廢棄物送往技術先進的國家進行處理。目前我國回收處理業已具有先進之處理技術。

        三、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後衍生廢棄物的妥善處理

        國內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多已公告為應回收項目,並由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建立完善且運作健全的回收處理體系,101年廢電子電器物品類的回收率已達80.41%,其中80%以上均已轉為再生料循環利用。

        應回收處理業應依法檢具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經環保單位審查核准,且應即時依規定上網申報其衍生廢棄物的清理流向,亦即其衍生廢棄物應送往合格的處理機構妥善處理。

        環保團體質疑環保署積極推動填海造島計畫,未來將成為世界各國龐大的電子垃圾掩埋場,環保署必須嚴正聲明,這是非常不符事實的說法。「填埋料的種類、性質及管制標準」一直是未來如要實施填海造島(陸)最重要的議題,在目前評析中的廢棄物種類,並沒有將進口的「電子廢棄物」未回收利用及處理即准予填埋這樣的項目。政策規劃涉及層面廣泛,蒐集各方意見本是政策規劃重要的一環。環保署樂見民間團體共同關心環保,周延決策。環保署會加強與關心本議題的團體溝通,務使達到嚴謹管理電子廢棄物輸出入,共同守護台灣環境的目的。

廢食用油請交由清潔隊回收再利用

        近來因受食用油混合棉籽油事件的影響,許多民眾欲將家中未退貨回收的食用油產品丟棄,環保署呼籲民眾,可將廢食用油裝在透明的容器內,加蓋密封交給清潔隊回收,請不要倒入水溝、馬桶及排水管,否則會造成污染、阻塞及惡臭問題。

        環保署表示,目前考量不影響原有食用油回收系統原則下,民眾將排出的廢食用油交給清潔隊回收,清潔隊再交給再利用機構將廢食用油轉製成生質柴油、環保肥皂、飼料添加物、硬酯酸鹽等產品,不僅使廢食用油能夠適當的處理,減少環境污染,也提供新的替代能源及產品,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目的。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澄清媒體「環保署擬取消機車定檢,改以強制加裝車上診斷系統」之報導

        針對近日多家媒體刊載「環保署擬取消機車定檢改以強制加裝車上診斷系統(On Board Diagnostics,簡稱OBD)」之相關報導,環保署表示目前發布106年起實施之機車六期排放標準,要求新車必須配備車上診斷系統(OBD),主要目的在於管控及偵測車輛污染控制元件功能是否異常,以提醒民眾應進行車輛維修保養,如廢氣排放超過標準,即會於儀表板亮燈通知車主進行維修。

        因此環保署研議針對106年以後的新車,從111年出廠滿5年後不必進行定檢,但國內仍有相當多的舊車仍須依規定執行定檢,並無取消定檢制度的事實,及未有強制舊車加裝車上診斷系統(OBD)等規定,特此澄清,以免造成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凝聚共識,深耕環境教育 「環境科學與工程教育研習工作坊」啟動!

        環保署為加速了各領域學者加入環境教育行列,並擴大環境教育之成效,特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與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於102年10月26及27日在臺灣銀行行員訓練所,舉辦為期兩天之「102年環境科學/工程與環境教育研習工作坊」,共有60位環境科學、工程、環境教育及其他領域背景之學者參加。

        環境教育雖然有其定義與範疇,但不同學術背景與工作領域者慣於以其學門或熟悉之材料與思考方式予以詮釋,因此常有不同之看法,環保署作為環境教育法之中央主管機關,特辦理此活動,期待有更多學者投入環境教育,成為環境教育種子教師。

        「環境教育」是「為了環境的教育」, 緣此, 所有能夠提供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教育活動皆屬環境教育的範疇。又環境教育是一種價值教育, 也是一種公民教育過程, 其「內容」與「教育過程」均為無法偏廢之要素。長期以來, 環境工程界專長於「環境內容」, 而環境教育界專長於「教育過程」, 我國能綜合兩項要素, 進行「具有價值判斷內涵、題材代表性、前瞻性與科學內容之正確性, 且符合教育原理, 具教育效果」之環境教育者實屬有限。此研習工作坊主要為培養環境工程界及教育界之環境教育種子教授, 藉由學者參與, 提出更多國家環境教育發展方向與執行方式的意見, 使我國的環境教育工作能更與先進國家接軌, 更符合國人需要與永續發展之方向。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澄清自由時報報導「國民黨補助又跳票 竹崎鄉長:運醫廢賀全代會」之誤謬

        自由時報102年10月24日A14E嘉義焦點報導,竹崎鄉公所去年透過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向環保署爭取二百萬元經費,幫該鄉清除垃圾場內醫療廢棄物,事隔一年半毫無下文,竹崎鄉長認為國民黨政府不當一回事一案,與事實不符;且民進黨執政縣的鄉長,未盡力以公權力要求污染的公司負責清除及強制裁罰繳款或代為清除後向其求償,反而公開責怪國民黨政府的補助跳票,以此誤導社會大眾。其扭曲事實的媒體發言,環保署特予澄清:

        嘉義縣竹崎鄉垃圾掩埋場第3期掩埋區於99年封場後,本署補助鄉公所經費辦理綠美化復育工程。101年5月復育工程施工於場區土堤外開鑿監測井,開挖時發現醫療廢棄物。本署獲悉即由環境督察總隊及內政部警政署環保警察隊協助嘉義縣環保局檢視發現遺留廢血袋資料,追查血袋產生來源及處理機構並移送嘉義地檢署偵辦。嘉義地檢署102年1月3日以違規行為發生時間已歷10幾年,且當時廢棄物清理法違規行為無刑責規定簽結。

        環保署曾於88年4月23日查獲清運車輛以污泥名義將醫療廢棄物處理機構日友公司未經處理醫療廢棄物載至竹崎鄉掩埋場處理。嘉義縣環保局於88年4月28日函請竹崎鄉公所依法對日友公司完成處分並將廢棄物清除。另依嘉義縣政府提供資料,竹崎鄉掩埋場86年6月啟用後即收受掩埋一般事業廢棄物而直接受益,竹崎鄉公所為竹崎鄉垃圾掩埋場之所有人、管理人及使用人,依法應負監督管理之責。

        日友公司雖無刑責, 但仍有依行政法清除及處理之責任。本案竹崎鄉公所於102年7月3日始依廢棄物清理法第71條命日友公司1個月內開始清除。雖日友公司於7月25日提起訴願, 惟行政執行,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 不因提起訴願而停止執行。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 竹崎鄉公所為執行機關, 本應依權責負起環境執法義務, 竹崎鄉公所依廢棄物清理法第71條規定可代為清除處理, 並向其求償費用。本案環保署站在中央政府立場, 一直協助地方追查污染行為人, 而後續行政處分事項依法應由地方政府辦理, 況且, 環保署迄今並未接獲竹崎鄉公所提報計畫申請補助。

        綜上可見,竹崎鄉長認為國民黨政府不當一回事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且民進黨執政縣的鄉長,未盡力以公權力要求污染的公司負責清除及強制裁罰繳款或代為清除後向其求償,反而公開責怪國民黨政府的補助跳票,以此誤導社會大眾。其扭曲事實的媒體發言,實不可取,環保署有責任澄清。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環保署表揚102年毒化物運作管理績優單位

        環保署今年度舉辦全國性「毒性化學物質運作管理績優評選活動」,評選結果今天公開表揚得獎單位。本次評選活動主要是由中央主管機關、相關部會與學術專業領域學者擔任評選委員,評選過程從書面資料到現場勘查作業,嚴選出運作管理及技術研發類績優單位。

        今年報名毒化物運作管理績優評選單位共25家,除1家資料不齊,共有24家參選單位進行初評作業,其中運作管理類報名共計23家、技術研發類報名計1家。經評選小組初評會議決議:運作管理類入圍5名;技術研發類入圍1名。本次活動經過現場勘查及複評會議審議後,運作管理類績優獎由台積電股份有限公司十四廠獲得金牌獎、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銀牌獎、國立中央大學及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銅牌獎;技術研發類從缺。本次活動得獎單位績優事蹟介紹如下:

        (一)台積電股份有限公司十四廠建置廠內專責24小時緊急應變中心,落實新機台化學品使用與應變處置,避免衍生環境問題。廠內實施不定期緊急事故狀況測試,並榮獲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績優環境保護單位。

        (二)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建置緊急應變中心及聯電消防隊,為國內半導體業唯一專業消防隊,近三年內部訓練均達17,000人次以上,歷年外部訓練達4,350人次。協助實際救災案件包括業界事故23件,如:福國化工爆炸與茂迪科技火警等,並曾深入八八風災災區協助復原工作善盡社會責任。2001年起連續11次榮獲環保署頒發企業環保獎。

        (三)國立中央大學建構實驗室及化學品申報採購管理系統,通過SGS ISO 14001 & OHSAS 18001雙國際管理系統與教育部校園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認證,定期舉辦化學品災害演練。

        (四)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籌設21 組毒災聯防組織,在全國聯防組織約占24%,占全國毒化物運送總量70%以上。95年起辦理各項專業訓練,計28場次,人數達987人次,近五年平均參與6~7場以上測試或演練。

        環保署指出今年報名單位中,包含科技業、石化業、學校、醫院及軍方等單位報名,雖然經過評選委員會熱烈討論有部分遺珠,但仍值得鼓勵,希望未入圍單位,能以成為績優運作廠場為目標繼續努力。

        環保署為表揚致力於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或研發改善措施之績優運作者,於10月24日舉辦頒獎活動,公開表揚績優運作廠場,並頒發績優獎牌,以鼓勵廠商持續對於毒化物運作管理及研發改善措施之推動,並期許受獎單位作為業界學習之楷模,進而發揮帶動及引領之效果。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環保署回應蘋果日報「用幽靈型號騙標章 華碩涉坑政府百億」報導

        今(23)日蘋果日報A12版登載「用幽靈型號騙標章 華碩涉坑政府百億」新聞一則,環保署回應如下:

        環保署針對已取得環保標章者,不定期抽驗查核或民眾檢舉發現有違規使用環保標章情形,除要求限期改善外,將依規定記點、暫停標章使用證書,甚至停權廠商於一年內不能申請環保標章。自101年7月起陸續發現華碩公司有4件產品違規使用環保標章情形,環保署均已依規定記點並暫停標章使用證書,目前華碩公司雖完成改善,但累計違規記點超過10點,因此,華碩公司自102年2月6日起一年內的新產品,不得提出環保標章之申請。

        環保署表示,針對產品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環保特性,經驗證審查符合規格標準者,給予產品標示環保標章圖案。廠商取得環保標章後,使用期限為3年,為維護標章公信力,環保署接受消費大眾或廠商之檢舉,並實施不定期之抽驗查核,包括查核生產現場、販售場所管理情形及產品抽樣檢驗。另為推廣環保標章產品,環保署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優先採購環保標章產品,遭停權申請環保標章之廠商,產品銷售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修正「交通工具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加嚴車輛廢氣排放標準來改善空氣品質及維護國民健康,是環保署責無旁貸的職責,有鑑於歐盟已於今年3月發布新的機車污染排放標準,為促進國內機車產業技術與世界同步發展,及與國際車輛排氣法規趨勢做調和,參考該標準,環保署已完成研議我國機車廢氣排放第六期及第七期標準,將分別自民國106年及110年施行,以進一步改善機車廢氣污染排放情形。

        環保署表示,本次訂定的機車第六期及第七期廢氣排放標準,其各項污染物標準值、測試方法、耐久里程及車上診斷系統(On Board Diagnostics,簡稱OBD)等相關規定,均比照歐盟發布的標準,並考量國內車廠生產準備及研發驗證所需時間,實施日期均較歐盟晚1年。另配合國內需求,上年度全年新車國內銷售量達1萬輛以上之製造廠或進口商,當年度須生產或進口惰轉熄火(idle-stop)功能機車或複合動力電動機車或電動機車等,須達該廠商當年度機車內銷總引擎族數量之20%(六期)及50%(七期)以上。

        環保署強調,國內機車數量龐大,是國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亦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除實施機車排氣定期檢驗、進行路邊攔檢及鼓勵淘汰老舊機車等管制措施外,逐期加嚴新車廢氣排放標準有其必要性。另有鑑於自106年起機車新車均備有車上診斷系統,可提醒民眾車輛應進行維修保養,環保署將研議以之取代定期檢驗之執行,希望民眾一起來支持。

鳥鳴聲擾民鳥店判賠 環署法律扶助見成效

        住家隔壁開設鳥店長期發出鳥鳴啼叫聲,您受得了嗎?高雄市余小姐即遇到此一困擾,造成其產生焦慮與失眠等憂鬱症狀。她以存證信函要求業者加裝隔音板卻被拒絕,氣得自己花錢裝隔音板並提出告訴。經環保署指派專業律師提供其法律諮詢與民事訴訟代理後獲得勝訴判決,業者須賠8萬元。

        環保署指出自101年6月開辦此項為民服務工作後,受理的公害糾紛案件以噪音與空氣污染居多,所提供扶助之案件,除上述案例外,尚有協助台南市施先生等118位民眾獲得因油污染事件之賠償519萬元。此外,並依個案申請扶助性質不同及需求,分別提供法律諮詢、調解、調處、裁決代理或民事訴訟服務等。

        環保署提醒民眾,以往民眾遭遇公害問題時,通常以公害陳情方式,由環保單位受理與稽查,並要求污染者改善,多能獲得妥善解決。但公害污染若已造成人身或財產之損害,民眾即可尋求本署提供的法律扶助服務,獲得法律諮詢與協助,並透過公害糾紛處理程序或民事訴訟爭取權益。若有任何相關法律扶助問題,可撥諮詢專線(02-27338989)洽詢或來電環保署承辦單位(02)23117722分機2942陳先生。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城鄉的化妝師─環保署隆重表揚100名模範清潔人員

        「102年全國模範清潔人員表揚典禮」於今(22)日在金門縣尚義環保公園隆重舉行,由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親自頒獎表揚來自各縣市的100名模範清潔人員,肯定清潔人員終年為全國環境清潔工作的付出與辛勞,並期勉他們持續為清淨家園打拼。

        環保署表示, 這100名模範清潔人員除工作表現優異外, 為了環境清潔無私奉獻的故事更是不勝枚舉, 以雲林縣莿桐鄉邱麗萍隊員為例:平日不僅要負責轄區內資源回收及維護環境衛生的業務, 更擔任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節能減碳的環保政策講師, 向全鄉的民眾做政策宣導, 也因為在宣導的過程中, 有感於鄉下地方發放文宣資料效果不如預期, 為了改善資源回收在當地的執行成效, 邱隊員利用資源回收物和瓶瓶罐罐製作成形形色色的嫁妝道具, 上演了一齣丑女版的「內山姑娘要出嫁」, 以詼諧逗趣的戲劇演出, 將宣導內容呈現在民眾面前, 進而達到宣導效果。另一位在臺北市的陳進財技工, 18歲當木工師傅後, 至今已累計40多年的裝潢修繕經驗, 運用本身的專業技能在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領域發光發熱, 不但將老舊烏心木製骨董八腳床、舊衣櫃巧手修復, 賦予新生命外, 更利用回收木料或廢棄樹頭、樹桿發揮巧思, 經過支解、刨光、製作、噴漆, 完成各式茶盤、板凳等創意作品, 也常在許多外賓及學校團體參訪中, 利用廢木料講解再生再利用的過程及簡易DIY修復示範, 宣導回收再利用的精神。而他所改造的課桌椅, 更是被送往貧脊的山地鄉供貧困學子使用, 這種愛物惜物的作法, 也是一種珍惜資源、永續環保的宣揚與實踐方式。

        環保署強調,在髒亂、惡臭的環境中,不時的會發現有一群人默默的在為環境清潔打拼,在全體清潔人員的努力之下,使我們得以擁有一個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除了例行性的垃圾清運及資源回收外,每當颱風豪雨過後,滿地的泥濘及斷枝殘葉,更能看到清潔人員為了讓環境迅速恢復原貌,不停歇地在路上穿梭的身影。因此,藉由表揚活動讓我們一起肯定他們的付出及辛勞,也對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與謝意。

        環保署並表示,已編印100名模範清潔人員優良事蹟專輯,讓社會各界能理解清潔人員的付出並表達由衷地謝意。

        【環保署已編印102年全國模範清潔人員優良事蹟專輯,下載位置:環保署首頁 > 環保業務 > 環境督察 > 全國模範清潔人員 > 102年全國模範清潔人員>事蹟專輯(下載網址:http://www.epa.gov.tw/ch/DocList.aspx?unit=16&clsone=686&clstwo=800&clsthree=0&busin=331&path=17381)】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向陌生的好朋友致敬 環署表揚百名模範清潔隊員

        民眾每天倒垃圾,清潔隊員也就成了是你我生活中最常見且重要的陌生人,環保署在10月25日「清潔隊員節」前夕,特別公布今年度百名全國模範清潔隊員,向維護環境潔淨勞苦功高的環保尖兵致以最高的謝意與敬意,並訂於10月22日假金門縣舉辦「102年模範清潔人員表揚典禮」。

        清潔隊員因民眾作息、節慶、活動或天然災害後環境清理的需要,天未亮就開始掃街,從早晨到夜晚穿梭大街小巷收集家戶垃圾,各種活動後清理滿地垃圾的身影,颱風過後清理倒塌招牌、路樹、鷹架、滿街泥濘的背影,是常見的街頭景象。全國三萬多名清潔隊員在工作崗位上,發揮熱心、細心、善心及體力、耐力、創造力,可說是你我最陌生的好朋友。

        清潔隊員的工作場所及內容相對於其他工作危險性高,例如隨車滑跌、墜落,遭碎玻璃等尖銳物穿刺傷,可謂「賣命演出為環保」。環保署為妥善照護清潔隊員,自88年起籌措財源成立「清潔人員執行職務死亡濟助基金」,對清潔隊員因公意外事故死亡發給遺族濟助金,執行職務時發生意外事故死亡者發給新臺幣120萬元,上下班往返途中發生意外事故死亡者發給新臺幣60萬元,截至102年9月底濟助案件172件,支出新臺幣1億4,846萬元,妥善照顧遺族生活。

        環保署表示透過持續加強辦理教育訓練,喚起清潔人員對工作安全之重視,調訓地方清潔隊長、分隊長、班長等管理幹部施予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並督促加強清潔人員勤前教育及工作巡查督導。另蒐集整理歷年死傷案例,編印「清潔人員執行職務死亡案例分析與檢討」,及訂定「清潔人員工作標準作業程序手冊」轉發各縣市加強宣導。清潔隊員因公死亡案件已由93年22件遞減為101年6件,顯示相關訓練已有效降低清潔隊員之傷亡。

        環保署表示,清潔隊員工作辛苦,藉由訂定每年10月25日為「清潔隊員節」,辦理各項慶祝活動及表揚模範清潔隊員,以彰顯清潔隊員為環保打拚奮鬥的精神。環保署並且編印模範清潔人員優良事蹟專輯,讓社會各界能理解清潔隊員的付出並表達由衷地謝意。當你、我遇到清潔隊員時,不要忘了大聲對這群環保尖兵說聲:「謝謝!」並給個讚。

        【模範清潔人員優良事蹟專輯下載位置:環保署首頁 > 環保業務 > 環境督察 > 全國模範清潔人員 > 102年全國模範清潔人員>事蹟專輯(下載網址:http://www.epa.gov.tw/ch/DocList.aspx?unit=16&clsone=686&clstwo=800&clsthree=0&busin=331&path=17381)】

促進環保奈米科技交流 環保署舉辦102年環境奈米科技論壇

        為促進國內環保相關奈米科技知識交流,環保署於本(102)年10月21日在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辦「102年環境奈米科技論壇」(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議題將以奈米科技的環境挑戰與負責任發展為主軸,進行研究成果發表,以及產、官、學、研專家學者交流對談之圓桌會議。

        環保署自92年起參與奈米國家型計畫,並藉由辦理「奈米環境科技論壇」將年度研究成果周知各界,迄今已經邁入第11年。環保署與衛生福利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共同參與跨部會奈米科技環境、衛生、安全(EHS)核心計畫,密切注意國際的管理進程(例如USEPA、ISO、OECD)及作法,以及早因應國際環境奈米準則與法規趨勢。

        環保署表示,在奈米科技蓬勃運用的同時,囿於量測技術與暴露評估之不確定性,如何能準確鑑別奈米物質可能造成之風險及相關危害性資訊,實為我國及國際當前面對之挑戰。此外,環保署亦致力綠色奈米科技應用於環境問題之解決,包括空氣、水質、土壤或地下水等相關污染問題,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開發。

        本次論壇除發表奈米科技風險感知、奈米物質在環境介質中之流布及宿命、綠色奈米科技應用等研究成果之外,該日下午亦進行「圓桌會議」,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學者,針對「環境奈米科技之發展趨勢」進行對談,透過奈米科技資訊與經驗分享,建立多元化的溝通管道,此對環境奈米安全管制資訊公開,及民眾對奈米科技之基本認知,包括對環境之影響,有實質之助益。

        會議相關資料及論壇現場實錄將置於環保署「環境奈米科技知識平台」(網址http://ehs.epa.gov.tw/),歡迎各界上網參閱。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東北季風影響局部地區空氣品質

        受東北季風影響,雲嘉南及臺東地區地面風速增強,引發地表揚塵現象,使得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上升;高屏地區位處中央山脈背風面,大氣擴散條件較差,空氣中臭氧濃度可能升高。環保署提醒敏感族群注意防範,避免在戶外長時間劇烈活動。

        環保署指出,此種現象將持續1至2天左右,請民眾隨時留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及預報網站(http://taqm.epa.gov.tw/taqm)。

為東部鄉親把關一條安全又環保的回家路 環保署長關心蘇花改環評

        二年多前蘇花改在眾人矚目及關心下通過環評審查,環保署署長沈世宏10月19日視察蘇花改興建工程環評承諾落實執行情形,期望為東部鄉親把關一條安全又兼顧環境保育的回家路。

        沈世宏勘查工程施工及環境保護對策執行情形,對於公路總局依據蘇花改環評書件內容之施工階段各項環保減輕對策,如營建工地各項污染防制措施、生態教育、生態友善措施等具體作為予以瞭解,並讚許公路總局在蘇花改工程中自主提出道路工程碳足跡的探討與研究。

        蘇花改工程是國內首創第一宗設有停工機制之環評案件,例如一旦生物指標物種少於特定隻數就必須啟動生態停工機制,要復工還須召開專家諮詢會議、複查,排除工程因素後才能繼續施工。因此,沈世宏強調,針對本道路改善工程,除積極趕工並維持工程品質外,特別要求公路總局在環境保護執行上能以高標準來辦理,對於各類環保措施、各項生態保育及文化遺址保存均應確實執行並依法辦理,在提供花東民眾一條可靠安全回家的道路之下,仍能保存宜蘭花蓮原有的美好生態資源。

        道路開發工程與環境保護其實是可以兼籌並顧的,在這個個案中亦發現道路工程與文化資產保存也擦出精采的火花,在環保署嚴格執行環評監督下,公路總局依環評承諾於谷風隧道南口墩柱附近進行施工監看並停工搶救,發現7個石板棺、12具骨骸等漢本新生地文化遺址出土遺物,並發現千年前人們生活使用過的石器、陶器、骨角器等工具,以及食物的殘渣、炭渣等生態遺址,所有出土文物將由宜蘭縣政府彙整建檔保存於「蘭陽博物館」中,未來可讓大家了解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型態,成為工程與文化兼顧的模範。

無尾港」沒落漁村變生態景點 環保署署長高度肯定

        位處宜蘭蘇澳南邊的港邊社區從過去逐漸沒落,人口外移的舊漁村,現已蛻變成為一個以環保、低碳永續為圭臬的社區型態並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無尾港生態社區,環保署署長沈世宏今(19)日訪視這原為尋常「庄腳」,卻不斷用心經營打造而成的環保桃花源,對於社區能凝聚社區民眾對社區發展的向心力,同時致力推廣環境教育,提升民眾環境素養,相當讚譽有加,並給予高度肯定。

        83年, 無尾港因每年秋冬季節, 渡冬雁鴨成群棲息, 被列為世界重要濕地後, 宜蘭縣政府爭取設立保護區而成為台灣本島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也讓港邊社區在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周邊的一個小聚落, 展開未來發展的定位:一個生態與自然資源豐富、低度開發的傳統小聚落, 隨後, 以【生態社區】發展定位, 扭轉時代變遷的發展困境, 在港邊社區發展協會及居民努力下, 展開一連串社區改造工作, 歷經十年努力展現生機, 社區之目標在於建立健康地球的生活態度與環境, 以減碳、資源再利用、永續水資源、自然棲地與野生動物保育及在地化的糧食系統的建構為主軸, 打造經營港邊社區成為碳中和及接近永續發展的社區文化的特質及生活環境。

        環保署署長沈世宏除與社區民眾互動對談,暢談社區對於無尾港低碳永續家園之願景與行動策略、環境作為落實與推廣等意見交流,嘉勉社區在低碳永續家園評比與分級認證上能獲得好成績,並親身體驗社區如何啟發民眾環境學習及瞭解社區永續發展領域的經驗,對於社區裡燒柴薪「阿嬤ㄟ灶腳」,把漂流木的價值再度利用,及社區居民共煮的「玄武全餐」,講究在地食物以及零廢棄的實踐等活動贊不絕口。

        環境教育法在100年6月5日正式實施後, 全國迄今有71個設施場所通過環保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環保署署長沈世宏表示, 社區協會在今年申請環保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審查, 甫於9月13日取得行政院保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也是宜蘭縣民間辦理通過認證的第3個場所, 非常難能可貴, 也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情, 這是對港邊社區多年努力的高度肯定。署長深覺低碳不能忽略永續, 低碳永續不是一蹴可幾, 是須長期推動、精進的工作, 最後也嘉勉社區民眾能持續用心經營, 並期許無尾港能成為全宜蘭縣最理想體驗【環境責任、文化活力、社會正義及成就在地健康經濟】的在地傳統實踐與永續發展基地, 並進一步朝向【低碳永續無尾港】的目標努力, 落實可持續性的無尾港韌性未來願景。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查核評鑑十年有成 焚化處理再創佳績

        全國24座焚化廠經過環保署十年來執行查核評鑑,已全面提升垃圾焚化處理率,除解決國內垃圾處理問題外,處理過程中汽電共生所發電力每年達30.6億度,提供國內民生用電,功不可沒。環保署今(17)日特舉辦「垃圾焚化廠查核評鑑頒獎典禮」,肯定各焚化廠營運成果並獎勵101年度垃圾焚化廠績優單位。

        民國90年起隨著各座焚化廠興建完成陸續加入營運行列, 環保署每年辦理焚化廠輔導評鑑工作, 由最初「技術輔導」逐步轉型為目前「查核評鑑」, 經過這10多年來執行, 藉由焚化廠與地方環保單位內部管理及環保署外部稽核, 已建置完整焚化廠查核評鑑機制, 也促使各廠重視維護管理並致力提升相關操作技術, 呈現出全國垃圾妥善處理顯赫績效, 每年垃圾焚化處理率由90年51.5%提升至101年97%, 廢棄物焚化處理量更由390萬公噸躍升至640萬公噸;尤其對於目前國內外關注的能源效益課題更繳出亮麗成績單, 每年焚化發電量由原17.4億度提升至30.6億度, 售電所得也由13.5億元增加至45.5億元, 每燒1公噸垃圾產生電量等於提供一般家庭1.6個月用電量。

        環保署為嘉許101年度垃圾焚化廠查核績優單位於今(17)日舉辦頒獎典禮,典禮中由副署長張子敬親自頒發特優獎給新北市新店廠,以及優等獎給桃園縣廠、臺北市木柵廠、新北市八里廠、苗栗縣廠、臺南市城西廠與永康廠及新北市樹林廠等7座焚化廠,另外宜蘭縣利澤廠、臺中市文山廠、嘉義市廠則獲得特別獎。張子敬同時對於所有焚化廠能夠持續維持優異的營運績效並妥善處理全國垃圾予以肯定及嘉許。

        環保署表示,近年來國際間對於節能減碳議題逐步高度關切外,面對全球能源需求遽增且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等問題,皆積極研發替代能源技術,其中最重要的廢棄物能資源化(Waste to Energy, WtE),為使各焚化廠操作營運及管理單位人員瞭解國內外廢棄物能資源化推動現況及相關應用技術,本次頒獎典禮一併舉辦「廢棄物能資源化技術論壇」,特別邀請國內外專家出席演講。借鏡國外成功經驗,以期盼未來結合潔淨低碳能源、低碳產業經濟等新政等,開創國內廢棄物能資源化產業,建立我國低碳社區永續家園的新契機。

        最後,環保署強調,現在垃圾焚化廠設施功能已不再侷限於處理垃圾、發電、地區環境教育中心及環保公園等傳統功能,未來將逐漸轉型低碳能源供應端,因此環保署仍持續辦理查核評鑑工作,促使焚化廠更具潔淨、節能、減碳功能,以期建構電網併聯基礎再生能源結構,以維護我國優質、安全的環境。

環保署舉辦底泥品質管理技術研習會,加強推動底泥品質管理政策與說明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自99年2月修法將底泥污染納入管理後,環保署展開政策擬定及訂定子法等工作,為利業務推動,提升各級行政機關之底泥品質管理能力、強化各單位間相互合作默契,環保署於10月17日到18日假桃園縣中壢市南方莊園飯店舉辦「102年度底泥品質管理技術研習會」,邀請各級水利、農業及環保主管機關,共約100餘人參加,針對我國推動底泥品質管理各層面工作進行廣泛交流。

        為完備國內底泥相關法規制度, 環保署陸續於101年1月4日發布實行「底泥品質指標之分類管理及用途限制辦法」, 主要作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期檢測底泥及比對評估之依據, 後於102年7月15日發布「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檢測底泥品質備查作業辦法」、「底泥環境影響與健康風險、技術及經濟效益評估方法及撰寫指引」及「底泥整治計畫撰寫指引」, 明定底泥申報資料應包括項目及內容等規定, 以強化水域環境維護工作及評估後端底泥污染整治必要性及整治作業之參考依據, 未來使各級主管機關可充分掌握我國特定地面水體之底泥品質及污染潛勢資訊。

        環保署進一步表示,鑑於底泥品質管理為國內環境保護新領域,各相關法規之宣導推動、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義務及整治工作之推動需要多方整合,刻正規劃上位政策性策略規劃方案,希望藉由整合行政管裡面及技術面,落實底泥品質管理工作,預期效益包括有效管理底泥品質並預防底泥污染、確保底泥環境資源永續利用、推動底泥分年調查規劃工作及資料申報、完成底泥品質管理相關技術指引、提昇國內底泥整治工作之技術水準等。

        未來環保署將賡續辦理相關說明宣導會議,期使各級環保機關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底泥管理工作人員充分瞭解相關法規規範與制度,並增進相關專業知能,建立相關管制工作推動概念之基礎,強化未來在執行工作上的合作默契,使底泥管理成效發揮最大化。

環保署修正發布「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為環境教育法之子法,依據環境教育法第10條第4項及規費法第10條第1項規定訂定,並於100年6月22日發布。本次為本辦法發布後之第1次修正,因應執行現況所遭遇問題進行調整,修正條文共16條,修正後全文共19條,修正重點如下:

        一、將環境教育人員分為行政及教學二類人員。

        二、環境教育人員之專業領域僅適用於環境教育教學人員。

        三、修正以學歷、經歷、薦舉、考試、訓練等方式申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之規定。

        四、增列以經歷或專長申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須檢具資料及相關條件。

        五、學校依本法指定之人員,免收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審查費規定。

        六、認證證明文件應記載環境教育人員類別等事項及環境教育人員新增類別、專業領域或補(換)發認證證明文件等相關規定。

        七、環境教育人員展延認證有效期限應檢附之訓練證明文件及收費規定。

        環保署表示,本次修正之發布令除張貼於環保署公告欄、刊登於行政院公報外並歡迎各界於環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epa.gov.tw/)瀏覽參閱(首頁>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相關法規)。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推動全民關心氣候變遷 環保署邀您到社大上課

        關心氣候變遷對生活環境的影響,您可以到全國28所社區大學,透過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系列課程與活動予以掌握瞭解。環保署結合社區力量,推行符合在地特色與需求的氣候變遷環境教育活動,環保署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合作,在28所社區大學開設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系列課程與活動,藉由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環境教育開展及理念宣傳,提供全民對於全球氣候變遷的認知管道。

        環保署自成立以來,對於推動環境教育,深耕落實國內環境教育工作一直不遺餘力。此次委託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於8所社區大學開辦一學期氣候變遷環境課程、20所社區大學開辦4小時氣候變遷環境教育活動,除了協助社區發展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及減緩方案,也希望集合社區在地力量一同為永續環境的經營而努力。

        啟動記者會上,由環保署署長沈世宏運轉船舵,象徵在環保署的領航下,社區大學氣候變遷環境教育即刻運轉,與全民一同努力讓因氣候異變而生病的地球恢復生機,沈署長與辦理課程與活動的社區大學一同喊出:「氣候變遷環境教育,在地運轉」聲明口號,展現環保署及社區大學共同推動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的決心。期許透過推動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與活動,在社區埋下環境關懷種籽,鼓勵更多社區民眾關心氣候變遷環境議題。

        28所社區大學在氣候變遷環境教育系列課程與活動的規劃上,從室內課程、實作課程、戶外參訪、工作坊、講座到體驗活動一應俱全,結合在地性知識與科學性資訊,讓社區民眾在沒有教條化的形式下,在生活中體會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歡迎社區民眾報名相關課程與活動,一同加入地球環境守護者的行列。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站下載課程暨活動訊息http://www.napcu.org.tw/2012/highlight_26.html。

品咖啡 學彎腰 雲林飄起清淨咖啡香 環保署葉副署長帶領民眾一起體驗清掃學習活動

        10月16日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雲林縣環保局局長葉德惠、華山國小校長蔡淑玲、古坑鄉鄉長林慧如、虎尾鎮鎮長林文彬、斗南鎮鎮長張勝雄、古坑鄉華山村村長吳永和等帶領民眾、環保志義工前往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進行面對面交流,共同體驗環境巡檢及清掃學習活動,讓參與的民眾體會到清掃學習的精神與哲理,觸動心靈的感動及融入生活中來運用。

        古坑鄉華山社區是臺灣咖啡的原鄉,不僅咖啡香溢滿華山,社區居民除了推動環保小學堂等環境教育,同時也成立環保志工隊與河川巡守隊來守護清淨家園,更獲得全國特色河川巡守隊的殊榮。華山社區在居民們積極參與社區環境改善過程中,以農村文化的保存與維護及農村景觀綠美化為發展主軸,社區發展願景以推動農村生產、生態與生活的「三生」發展方向,達到「咖啡之鄉、文化之村、生態社區」為目標,進一步使華山社區成為咖啡產業精緻化、傳統文化生活化、生態環境優質化的優質環保社區。

        活動過程中葉欣誠與地方鄉親聆聽清掃學習的課程, 並帶領大家實際體驗清掃環境, 感受「放下身段」、「謙卑學習」、「磨練心志」、「凡事澈底」、「感恩惜福」、「體恤辛勞」及「環境為本」的精神。民眾在清掃學習活動後心得分享時表示, 實際清掃廁所過程中體驗清潔人員的辛苦, 學習到服務的精神及「感恩惜福」的哲理;清掃學習須克服心理上的障礙, 以磨練心志方式澈底的清掃;清掃學習應從家庭做起, 從小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養成正確及良好習慣的清掃方式;成功在於細節, 廁所的清潔不能僅看表面, 用對方法少用清潔劑進行清掃是一件重要的事。參與民眾表示願意將清掃學習精神帶回家裡身體力行, 並融入工作態度運用在職場工作環境, 也進一步推廣到社區村里。

        環保署表示希望藉由本次共同參與環境清掃活動,從彎腰打掃中放下身段,學習愛惜臺灣這片土地,落實「謙卑學習、凡事澈底、磨練心志、感恩惜福」的清掃精神,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美好,雲林環境衛生再升級。

「資源回收扎根茁壯」2013大專資收體驗營歡迎報名

        為加強大專院校學生資源回收正確分類的瞭解,培養資源回收種子進行資源回收觀念的散布,環保署將於本(102)年10月26~28日在台北辦理「大專院校學生資源回收體驗營」。歡迎全國大專院校環境工程相關科系所在學學生踴躍報名,本體驗營提供40位同學免費參加,報名期限至10月16日止,活動簡章請至資源回收網:http://recycle.epa.gov.tw下載,或撥打免費服務專線0800-085717洽詢。

        環保署指出,透過「大專院校學生資源回收體驗營」舉辦,針對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的運作與成果,設計了法規說明、制度內涵、查核稽核、監督管制等課程及體驗活動,闡述我國資源回收的發展歷程。本次營隊也安排有回收處理系統的參訪,藉由這樣的體驗營隊,加強大專校院學生對資源回收正確分類的瞭解,進而提升學生環保意識,培養具有環保意識及貫徹環保政策的公民。

        附件檔案: 「2013大專院校學生資源回收體驗營」簡章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環保署回饋國際社會,辦理亞太地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訓練課程

        我國政府對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的重視可溯及至1982年起執行的農地污染調查, 2001年11月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成立後, 亦逐步針對非法棄置場址、加油站及大型儲槽、廢棄工廠、運作中工廠、航空站等具高污染潛勢場址展開污染調查並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命令污染責任人進行場址整治。環保署除了參考我國專家學者的建議執行上述場址的污染調查與整治管理, 亦自2005年起透過與美國環保署的雙邊合作協定邀請美國專家來我國分享實務經驗, 目前已累積了非常豐富的本土經驗, 可提供亞太地區土壤及地下水保護起步較晚的國家參考。為實現馬總統「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的理念, 該署本著「取之於國際社會, 用之於國際社會」的態度, 於9月30日至10月11日假臺北市福華文教會館辦理「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會員國專業人士技術訓練課程」, 將我國的實務經驗與來臺的亞太地區7國14位專業人士分享, 學員於訓練期間均感謝我國無私的付出並表示獲益良多。

        環保署目前擔任亞太地區12國組成的「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主席國, 為了回饋國際社會, 此次訓練課程共邀請來自南韓、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澳洲及紐西蘭等7國14位中央環保及農業機關的專業人士, 來臺參加10天70小時的訓練。訓練課程由我國產官學界28位具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擔任, 講授內容以理論為基礎, 並搭配豐富的本土案例與參訪污染場址。該署相信這些學員未來遇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時, 必定能從此次訓練課程的學習獲得啟發, 或透過講師的協助圓滿解決, 如此該署成為亞太地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匯流樞紐的願景便可逐步實現。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APEC保護海洋資源國際會議

        「第14屆亞太經濟合作(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預定於今年10月14日至15日在臺北舉行,將有汶萊、中國大陸、香港、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美國、越南及我國的專家學者參加,就海洋資源保育議題進行為期2天的討論。

        環保署指出,APEC共有21個會員體,捕撈漁獲量占全球75%,養殖漁業產量占全球90%,消耗全球70%魚產品,可見海洋環境及資源保育對於所有會員體的重要性。前(100)年APEC將「海洋資源保育工作小組」與「漁業工作小組」合併,成立新的「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將海洋資源保育與漁業議題整合,透過保護海洋環境與生態系,促進漁業資源永續利用。

        我國從民國87年起,每年在APEC組織爭取主辦此項圓桌會議,今年已為第14屆會議。這次會議將討論華盛頓公約今年剛通過5種鯊魚及2種鰏魟的保育與管理以及潔淨海洋等兩大主題,藉由邀集亞太區域內產、官、學、研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共同研討,交換資訊與經驗,建立國際溝通平台,共同解決臺灣與區域內海洋資源問題。

澄清台灣時報「提防口蜜腹劍的總統」社論對向山旅館環評案之誤解

        102年10月12日台灣時報第2版「提防口蜜腹劍的總統」社論所述:「環保署環評帶頭違法,通過邵族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罔顧『原住民族基本法』有關傳統領域開發必須經過族人同意的規定」一節,環保署表示,該社論對於「環境影響評估法」與「原住民族基本法」等2法之管制分際有所誤解,係不了解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審查歷程中釐清該案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關係的努力及最後作成了對原住民有利的決議。為避免外界以訛傳訛,環保署特以本文澄清。

        環保署環評委員會審查「向山觀光旅館」環評案過程, 聽到邵族民眾表達本開發牽涉邵族傳統領域範圍的意見, 於歷次會議中均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清楚表達涉及原基法的意見, 經其確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未依法劃定前, 尚無原基法第21條之適用」。即便如此, 環評委員會為減輕邵族民眾的擔心, 且基於環保署並非原基法主管機關, 最後作成要求開發單位「應在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取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就本案已符合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規定所出具之公函後始得動工」的結論。環保署重申, 開發行為若涉及原基法規定, 該開發單位當然應該符合相關規定, 並受到該法主管機關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管制。環評委員會已藉環評審查機制要求開發單位動工應符合原基法相關規定為前提, 絕無社論所述「環保署環評帶頭違法, 罔顧原基法」之情形。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環保署預告修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及整治相關措施所需資金甚鉅,且污染風險難以掌握,融資取得不易,若無法及時協助,將成為後續政策推動之阻力,甚而導致污染擴大;就此環保署研擬「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第4條修正草案,於102年10月9日進行預告程序。

        環保署指出,為有效發揮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功能,加速推動污染預防與整治,爰修正本辦法第4條,增列基金用途於第12款「關於辦理各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整治之貸款信用保證事項。」如業者推行之預防及整治工作符合本署政策項目者可提出申請,經審核通過後協助其取得信用保證,降低融資門檻,主動提供業者積極投入污染預防與整治的誘因,確保土壤及地下水資源永續利用。

        環保署進一步表示,本修正草案詳細內容請先參閱環保署新聞專區下載附加檔案(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index.asp)或於預告3日後至環保署網站法規草案命令預告區查詢(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民眾可逕自上網參閱,對於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歡迎各界於公告刊登公報之次日起14日內提供相關意見或修正建議。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受百合颱風及東北季風影響,中南部空氣品質不佳

        今日(10日)受百合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高屏地區大氣擴散條件不佳,空氣中臭氧濃度偏高(120~140 ppb),空氣品質達不良等級,環保署提醒敏感族群注意防範,避免在戶外長時間劇烈活動。

        環保署指出,未來2天因颱風持續接近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局部地區地表風速增強,可能引發地表揚塵,導致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升高,此種現象將持續2至3天左右,請民眾隨時留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及預報網站(http://taqm.epa.gov.tw/taqm)。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環保署回應蘋果日報「政治崩壞與小革命」專欄

        102年10月8日蘋果日報第18版所刊載「蘋中信」專欄張鐵志先生所提「政治崩壞與小革命」所述:「臺東美麗灣開發案, 行政權可以如此不遵守司法」一節, 環保署必須澄清, 美麗灣案開發單位於94年開發之初確有規避環評法, 應實施而未實施環評之違法情形, 環保署亦即要求臺東縣政府命令其停止開發行為, 對於後續行政法院判決定讞結果, 臺東縣政府亦據以辦理環評審查及命令停工等行政作為, 並無所謂「不遵守司法」情形。本篇之說法係引用媒體報導之抗爭者用辭, 並非該案環評實際情形, 環保署已多次以新聞稿澄清在案(網址: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11121194502、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20102095705)。

        本篇專欄中提及我國「缺乏公民參與機制」,環保署就近年來致力於強化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中有關公民參與機制之努力,提出以下回應說明。

        環境影響評估之「公眾參與」係指社群中民眾得以共同分享決策的過程,藉由參與過程而對決策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力。環境保護爭議多發生於經濟發展或決策過程中,開發者與反對開發者間之利益或價值觀衝突及取捨,或風險負擔平衡的問題,環保署認為,權益相關者於「風險評估」至「風險管理」的階段均應有參與的機會,並獲得充分及公開的資訊,以避免其權益受到不當的侵害。

        環保署認為,該專欄提及民間發起之改造環境、珍惜土地等小革命,確為亟需聆聽及尊重之意見,惟如何建立機制讓民間意見得以與環境影響評估等政府決策制度適度結合,是環保署等政府機關必須努力達成之主要目標。縱然現行環評制度在法律授予否決權情形下,導致環保主管機關變相擔任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代理溝通者之角色,惟環保署仍在相關法令規定或審查作業調整過程,持續要求開發單位於規劃階段落實民意溝通作業,並加強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審查過程之完整參與,希望讓民間意見得以直接、有效地提供最終開發許可決策者之判斷參考。

        環保署近年處理重大環境爭議議題, 除讓資訊充分公開外, 對於民眾團體所提涉及釐清事實與不確定性的「風險評估」議題, 在爭議各方難以建立互信機制之困境下, 環保署特建立「專家會議」之決策參與機制, 由爭議各方推薦具有該議題所需專長的專家參與, 藉專家間的專業對話, 對爭議事項的事實與推論, 進行價值與利益中立、客觀的查核及討論, 以確保最終獲得事實與推論的共識, 未受到爭議各方及權益相關者的影響及扭曲, 俾能提供價值中立、非利益妥協、客觀科學的事實調查與影響預測的「風險評估」結果, 以進行後續「風險管理」機制。環保署採行上述民眾參與專家代理機制, 已完滿處理許多環評爭議議題, 如臺南永揚掩埋場環評地質爭議等, 並建議其他部會亦採該機制釐清爭議議題, 如經濟部工業局辦理之林園工業區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等, 其結果均已獲爭議各方之肯定。

別懷疑中獎的就是你 綠網主題活動&粉絲團抽獎了

        綠網主題活動抽獎及粉絲團抽獎於10月4日舉行,9月份小廣告清理主題活動已抽出10位幸運的民眾(名單如附件1),可獲得價值4,000元家樂福商品禮券!綠網粉絲團也抽出40位幸運的民眾(如附件2),可獲得價值1,000元家樂福商品禮券!別懷疑中獎的就是你!沒中獎?不要氣餒!10月及11月尚有「狗便便」與「菸蒂」清理二個活動,請民眾不要錯過哦,詳情請上Eco Life 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查詢。

        環保署為鼓勵民眾積極參與環境巡檢照顧, 特舉辦綠網-「月月巡, 隨手清, 環境整潔任我行」主題活動, 此次活動期間自今年7月10日起至11月30日止, 參加者按每月重點清理項目進行環境清理, 並於綠網發布巡檢或清理日誌。該署為激勵及感謝參與者, 只要完成巡檢清理當月份重點項目, 並在綠網發布日誌, 每10篇符合條件的日誌就可參加電腦隨機抽獎一次。另外也鼓勵民眾於綠網臉書按「讚」加入粉絲團, 分享活動訊息共同宣傳綠網主題活動, 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參與。活動自7月10日開跑以來, 已獲得各界熱烈迴響, 綠網facebook粉絲團也從活動開始的一百多人突破一千六百多人!

        心動了嗎?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趕快下載Eco Life髒亂剋星APP,帶著手機出門一起參加活動,下次千元禮券得主就是你。環境有你有我不髒亂一起巡檢清理愛臺灣!

廢輪胎回收新氣象 橡膠瀝青鋪面應用

        你知道嗎?在路面上跑壞的報廢輪胎,可再延續其生命守護道路哦!環保署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將廢輪胎橡膠粉應用於橡膠瀝青混凝土鋪面,試驗結果已經提出適合國內應用於透水性道路鋪材之操作條件(如附表1)。未來廢輪胎回收經處理後,將可拓展利用於道路或其他鋪面工程,創造國內廢輪胎橡膠資源永續利用的環境效益。

        目前國內廢輪胎回收後,主要經破碎處理成為膠片,其中80%提供汽電共生、水泥、造紙等類型的工廠,做為廠內鍋爐設備輔助燃料;15%則再磨製為膠粉,經加熱膠結可製成透水磚、防撞設施及地墊等橡膠製品;其餘5%則用為熱裂解原料。

        環保署表示,將廢輪胎以物質再利用方式循環利用於道路,是先進國家廢輪胎處理再利用的發展趨勢!環保署委託研析國外廢輪胎其他再利用途徑發現,以橡膠瀝青混凝土做為道路工程鋪築的材料,在美國、日本、歐洲及中國大陸近年都有實務應用的驗證,確實可有效提昇道路服務績效。橡膠瀝青混凝土鋪面具有較佳抗車轍性能與抗滑能力,可減少路面破壞而降低養護成本,除了可以減緩鋪面龜裂而擁有耐久優勢外,還具有降低路面噪音的效能(如附表2)。

        國內廢輪胎運用於苗栗轄內台一線道路鋪築路段,在經過逾十年的試用與養護,不管是路面穩定值的維持抑或是養護經費的節省,皆可兼顧。接下來環保署將持續進行「廢輪胎橡膠瀝青混凝土」材料之試鋪及監測,除評析對使用環境的影響及工程效益外,在取得相關的實體數據與結論後,進一步推廣運用在相關公共工程。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聯合國首度召開水俣公約外交會議 未來將強化全球汞之監測及管制

        大約在1950年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逐漸復甦,發展迅速,伴隨而來的工業污染也日益嚴重。在水俣市的化學工廠名為「窒素」(JISSO)排放含有大量水銀毒素的污水流向海裡,以致當地漁村許多人得了一種怪病,四肢萎縮,全身痙攣,導致死亡,統計約有一萬餘人受害,經媒體專題報導後,轟動了日本及全世界,引起全世界人民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是一起舉世聞名的重大工業污染所造成的災難。當地污染海域如今已完成填海整治,轉型成為博物館成立「水俣廣域公園」。

        為了喚醒全球對汞污染的重視,聯合國規劃署經過數年政府間談判,決議於今日(10月7日)於日本熊本召開水俣公約外交會議(Diplomatic Conference for the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進行公約條文的正式簽署。此次會議並將於10月9日於日本水俣市進行外交會議開幕式,以紀念當年事件。我國同步關注國際化學品公約發展,本次由環保署及工研院共同派4員前往,積極參與。

        環保署表示,為符合國際趨勢,我國已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自源頭禁限用汞之用途、依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公告含汞產品回收再利用及其廢棄管理、並進行汞之環境流布調查與汞排放及其環保標準訂定等相關管制,建構國際合作之空氣品質背景站等方式積極保護國人健康。環保署將持續利用各種可能機會向各國及國際組織宣傳我國努力成果,並積極參與各項國際環保公約,分享國際最新環保管制資訊給國人及業界,不僅積極保障我國國民健康並使業界能及早掌握國際未來管制,使我國環保產業經濟更具競爭力。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菲特颱風後注意環境清理及飲用水安全

        菲特颱風帶來強風豪雨,民眾在颱風過後清理家園時,要注意:(一)將易腐敗、發臭的垃圾與大型廢棄物分開清理。(二)淹水地區水退後,室內消毒民眾可購買市售家用漂白水,依標示適當稀釋(例:1份漂白水加99份水稀釋)進行消毒。(三)戶外有積水要清除,以免孳生蚊子。(四)飲用水請確實煮沸後再飲用,如有停水後恢復供水時,可先打開水龍頭流數分鐘再取用煮沸,以確保安全無慮。

        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環境清理,積水退後清理居家環境丟棄廢棄物時,請依清理原則首先將易腐敗、發臭的垃圾與其他廢棄物分開堆放,以便當地環保單位優先清除。在不影響救災及交通順暢下,不易腐敗的廢棄家電或大型家具等,如果要丟棄,請放在於附近的空地或路旁或暫置在環保單位指定的暫時堆放地點,好讓環保單位能夠快速地進行廢棄物清理工作,加速環境的復原。

        為了防止災後居家或戶外積水容器孳生登革熱病媒蚊, 環保署提醒民眾, 記得儘速清除戶內外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例如:檢查花瓶、水缸、水塔、冰箱除霜底盤和盆栽植物墊盤等, 並將積水清除, 以防止登革熱病媒蚊的孳生。另外, 豪雨後飲用水的安全更重要, 請民眾注意飲水要煮沸後再飲用, 如擔心水有味道, 在煮沸後, 可將蓋子打開3分鐘以上, 讓消毒藥劑揮發變少後再喝。颱風過後各直轄市、縣(市)環保局會加強災後飲用水水質抽驗工作。飲用井水或山泉水等簡易自來水用戶, 更應注意確實煮沸後才可飲用, 以確保安全, 建議住戶管理單位於颱風後清除水井或水池的污泥並洗刷乾淨, 必要時可施以消毒, 讓住戶喝得更安心。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媒體標題「雲林斗六淪為全國空污最嚴重」,環保署澄清說明

        針對媒體報導「雲林斗六淪為全國空污最嚴重,劉建國痛批,促環保署應負起責任」,因標題與空氣品質現況顯有差異,且對環保機關致力改善空氣品質工作之論述均未報導清楚,環保署特別提出說明澄清,以免造成民眾誤解及恐慌。

        依環保署斗六空氣品質監測站懸浮微粒濃度(PM10)民國94年為74.6μg/m3,至101年已降至61.1μg/m3,目前截至102年9月底為57.2μg/m3。另細懸浮微粒濃度(PM2.5))(自動測站)94年為45.4μg/m3,至101年已降至37.2μg/m3,目前102年截至9月底為33.8μg/m3。雖細懸浮微粒(2.5)尚未達到空氣品質標準,但其改善程度明顯可見。

        為改善細懸浮微粒濃度(2.5)空氣品質,環保署已完成加嚴車用油品硫含量標準、石化業揮發性有機物管制標準、汽/柴油車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嚴鋼鐵業等大型固定污染源排放標準、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另外發布「西螺果菜市場電動蔬果運輸車補助辦法」減少雲林當地移動源污染問題。

        鑑於雲林縣受中央山脈阻隔之影響,位處東北季風背風面,不利於大氣中污染物擴散;另因受強烈東北季風吹襲及濁水溪枯水期河床裸露,容易有揚塵現象產生,環保署於102年修正疏濬工程之費率及費基,促使業主設置或採行空氣污染防制設施,減少河川疏濬過程(含砂石車運輸土石作業)逸散的原生性粒狀物排放。

        環保署將持續研議加嚴電力業等大型固定污染源排放標準、機車排放標準第六期及第七期標準等草案,積極推動電池交換營運系統、促進電動車發展等策略,並與雲林縣共同執行減量工作,以期持續維護及改善當地空氣品質。

環保署預告「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進行第10次修正,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提供意見。

        為建立更為廣泛與開放的公民參與程序,讓溝通本身更具效率、建設性與合理性,並與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過程持續互動回饋,使得開發計畫順利推動;另為維護個人資料及環境品質現況調查時間取得一致性,因此進行本次修正工作,102年5月28日辦理法規預告,社會各界提出很多寶貴意見,本署採納後由於修正條文內容已與原先預告內容不同,因此辦理第二次法規預告程序,其修正重點如下:

        一、開發單位先期規劃及環境影響評估階段,如認為有必要,得向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尋求協助。(修正條文第3條之1至第3條之3)

        二、要求開發單位應落實公眾參與及資訊透明。(修正條文第5條之1及第10條之1)

        三、規定環境品質現地調查資料之期限。(修正條文第10條之2)

        四、開發案件應依性質及規模大小,視法規要求檢附用水計畫書者;另為簡化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縮短審查時程,比照其他法規審查程序,採平行審查機制。(修正條文第11條)

        五、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不應僅侷限於說明書或評估書初稿,而應以是否影響民眾健康為考量,並規範如屬既有計畫之變更,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之規定。(修正條文第30條之1)

        六、修正「環境敏感區位及特定目的區位限制調查表」。(修正條文第5條附件2)

        七、開發單位所述環境保護對策,不得使用不確定字眼,規避環境影響評估應負之責;另開發單位應先行評估是否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修正條文第6條附件3、附件4及增列附表11)

        八、配合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綜合評估者及影響項目撰寫者之簽名」刪除身分證統一編號、居所及電話3項非必要之個人資料。(第6條附件3及附件4附表2)

        九、「開發行為之名稱及開發場所」增列「所由成立之專業法規依據」欄位,俾利判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審查主管機關層級。(修正條文第6條附件3及附件4附表3)

        十、「開發行為環境品質現況調查表」修正調查時間/頻率,實地調查原則上以三年內調查之資料進行分析,較符合現況所需,取得一致性;另將環保署修正為中央主管機關,因應未來組織改造。(修正條文第6條附件3附表6)

        十一、配合附表六備註欄,修正「環境品質現況調查明細表」欄位(修正條文第6條附件3附表7)

        上述修正條文內容,環保署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提供意見,草案詳細內容請於預告3日後至環保署網站法規草案命令預告區查詢(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並於14日內以電話02-23117722轉2740、傳真02-23754262或電子郵件寄至jhyu@epa.gov.tw等方式皆可。

「2013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制研討會」登場了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是環境中的頑固份子,會長久存在於環境中、透過長程傳輸和生物食物鏈累積,不知不覺存在深海大型魚類中、生態生物中,進而對環境及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影響。想知道國際上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制策略、我國管制情形、日常生活中食品、水產農作物、化妝品中是否含有嗎?環保署特於今(4)日召開2013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制研討會。

        環保署表示,我國政府長期致力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管制措施,並追隨持久性有機污染斯德哥爾摩公約及各國管制腳步將公約已列管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列入我國法規管理,今(102)年10月4日特別在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藝文中心延平分部舉行「2013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制研討會」邀請國內學者專家、政府部門代表、環保團體代表發表經驗分享與交流為民眾健康把關,民眾也可經由POPs資訊網站(http://ivy1.epa.gov.tw/Dioxin_Toxic/NewDefault.aspx)取得研討會相關資訊。

        環保署表示,在飲食上應減少富含脂肪的食物,盡量降低POPs的食入,而衛生福利部也研訂相關規範管制食品中的POPs,並透過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http://consumer.fda.gov.tw)加強宣導食品衛生安全的正確知識。

        環保署強調,我國已訂定跨部會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國家實施計畫,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致力於降低和預防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帶來的健康威脅與環境風險,營造一個無毒害的生活環境,為我們的環境品質及國民的健康把關。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環保署預告化工業放流水標準草案

        環保署於102年10月3日預告訂定化工業放流水標準。除原有管制項目外,主要係將氨氮分二階段列入管制,並新增14項有機物及2項重金屬,予以規範。

        環保署表示,因氨氮排入環境水體後,會消耗水中溶氧,造成水質惡化、水體優養化及危害水中生物等情形,而部分有機化合物致癌性較高、特定製程使用之重金屬亦可能排入水體,有必要納入管制。管制項目另包含現行放流水標準所列具化工業特性之項目,總計管制49項。

        環保署指出, 化工業之氨氮管制, 依既(新)設業者, 規範不同限值及緩衝期因應。其中新設業者之限值為20 mg/L, 自發布日施行。既設業者依是否具高含氮製程區分, 非高含氮製程之既設業者限值為20 mg/L, 自103年7月1日施行, 如需進行工程等改善措施者, 得提出放流水污染物削減管理計畫, 經核定並依計畫內容執行者, 其管制得延後至105年7月1日施行。高含氮製程之既設業者分二階段管制, 第一階段之限值為150 mg/L, 自105年12月31日施行;第二階段因須配合改善廢(污)水處理設施, 給予較長緩衝期, 惟最遲至107年12月31日應符合60 mg/L。

        另基於風險管理及污染預防,增加鈷、鋇2項重金屬,苯、乙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乙烯、三氯乙烯、硝基苯計8項揮發性有機物,以及DEHP、DMP、DBP、BBP、DEP及DNOP等6項塑化劑,均自103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1,2-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如需進行工程等改善措施者,得提出放流水污染物削減管理計畫,經核定並依計畫內容執行者,其管制得延後至105年7月1日施行。

        環保署亦表示,有關本次預告相關資料將於預告日起3日內詳載於該署網站(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法規命令草案預告區」網頁,歡迎各界提供意見或修正建議給該署作為修法參考(Email: cfteng@epa.gov.tw)。

環保署預告放流水標準修正草案增加大腸桿菌群管制對象

        環保署於102年10月3日預告修正放流水標準,基於降低畜禽感染疾病之發生與傳染之風險,對於屠宰業、以及具化製製程之食品製造業、廢棄物焚化廠或其他廢棄物處理廠(場),增訂大腸桿菌群管制項目。

        近來畜禽感染疾病發生頻繁,為有效控管屠宰及具有動物化製製程事業之生物性感染風險,環保署爰針對屠宰業與具化製製程之事業增訂放流水標準「大腸桿菌群」管制項目,促使事業強化消毒,降低感染風險,管制限值為200,000 CFU/100mL,自發布日起施行。

        環保署指出,增設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光消毒等殺菌程序均可有效降低大腸桿菌群。該署後續將滾動式檢討其他產業放流水標準,以維護環境水體品質。

        有關本次預告相關資料將於預告日起3日內詳載於該署網站(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法規命令草案預告區」網頁,歡迎各界提供意見或修正建議給該署作為修法參考(Email: cfteng@epa.gov.tw)。

「氣候保衛戰」保衛地球賺獎金!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在卡達杜哈舉行的第18次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18)上發表「2012年全球氣候變遷風險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 2012,CCPI 2012),評估臺灣在全球190國家中受極端氣候如洪水、暴風的衝擊影響,位居第44名,屬於容易遭受天然災害風險之前25%。

        為了讓民眾瞭解氣候變遷對於大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與衝擊,環保署將於11月2日(星期六)在華山藝文園區紅磚六合院 西2館,辦理第一季「氣候保衛戰」活動,歡迎年滿18歲以上的民眾組隊報名參加。優勝隊伍除可獲得10萬元郵政禮券外,還可以獲邀擔任下一季的活動代言人。

        環保署表示,本次活動結合「臺灣氣候遊戲」與「全民講堂」,除了寓教於樂的遊戲外,更加入「因應氣候變遷的創意行動做法」為主題的影片拍攝,活動融入減緩與調適的概念,以提升民眾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認知,同時並能在活動過程中培養面對氣變遷的態度,讓民眾增加面對氣候風險決策與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能力。

        署長沈世宏說,臺灣位處於天然災害頻繁地帶,時常飽受威脅。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大自然的力量是無法可擋,加上全球暖化加劇氣候變遷的發生,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更是不容忽視,因此調適與減緩的行動更加重要。

        環保署表示,本次「氣候保衛戰」活動提供總獎額超過30萬元商品禮券,而在活動中,民眾也可參與預測總冠軍隊伍及人氣網路投票活動,獲得最多網友票數的人氣隊伍,隊伍成員每人可獲得小禮物1份,另外猜中「誰是氣候保衛大使」冠軍隊伍的投票民眾前500名可獲得限量禮物喔!參加保衛戰獲得冠軍的隊伍也將成為環保署「氣候保衛戰」的代言人:「氣候保衛大使」。

        環保署誠摯邀請大家,保衛地球,共同參加挑戰!活動資訊,請至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查詢(網址:http://ecolife.epa.gov.tw/cooler/)。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受地表風速增強影響,局部地區懸浮微粒濃度升高

        受東北季風及菲特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局部地區地表風速增強,引發地表揚塵現象。今日(2日)中午以後中南部及東部地區,包括彰化、崙背、麥寮、朴子、新港、新營及臺東等地,空氣中懸浮微粒小時濃度偏高(200~400微克/每立方公尺)。環保署提醒敏感族群注意防範,避免在戶外長時間劇烈活動。

        環保署指出,南部地區受颱風外圍下沉氣流影響,臭氧濃度可能偏高,此種現象將持續1至2天左右,請民眾隨時留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及預報網站(http://taqm.epa.gov.tw/taqm)。

環保署原則同意臺北市政府等單位建議 將新店溪青潭堰公告為重要取水口

        為維護大臺北地區346萬人的自來水水質,臺北市政府及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水源局),建議環保署依自來水法第11條規定,公告新店溪青潭堰為重要取水口,禁止在取水口以上集水區內養豬。由於此集水區前已完成養豬拆除補償,且目前也有其他法令禁止養豬,所以環保署原則同意辦理公告新店溪青潭堰為重要取水口之預告及公聽作業,一旦公告後,集水區內養豬將可依自來水法第96條規定,經制止不理者,處1年以下徒刑、拘役或500元以下罰金。

        環保署表示,該署前於102年9月27日邀集水源局、經濟部水利署、臺北市及新北市政府相關單位等針對臺北市政府及水源局的建議召開研商會議,會中水源局表示新店溪青潭堰以上集水區前於68年劃設為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並由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現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的前身)負責保護區內水源、水質、水量安全與潔淨的工作。委員會為防止保護區內養豬廢水污染水源水質,前於75-77年動支5,800萬元,完成344戶、6,476頭豬隻拆遷或停養。

        由於該保護區內前已完成養豬拆除補償,後續由相關單位辦理稽(巡)查工作,水源局表示目前無需辦理養豬拆除補償,且新北市政府亦表示保護區內依「變更臺北水源特定區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通盤檢討)書」本就禁止養豬(如有違反則依都市計畫法第79條,裁處6-30萬元罰鍰),在此管理基礎下,環保署原則同意辦理公告新店溪青潭堰為重要取水口之預告及公聽作業。

        環保署進一步表示,目前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已全面禁止保護區內養豬,但是基於污染預防精神,該署後續仍將另外依自來水法第11條第1項第7款規定,公告新店溪青潭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為重要取水口以上集水區,一旦公告後,保護區內的養豬行為除可依都市計畫法第79條裁處外,也可依自來水法第96條裁處。

        新店溪青潭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面積717平方公里,涵蓋區域包括新北市新店區、石碇區、坪林區、雙溪區及烏來區等,保護區內的取水主要供應直潭淨水廠及長興、公館淨水場,供水區域包括臺北市、新北市之新店、中和、永和、三重、汐止等地,受保護的供水人口高達346萬人。環保署後續將依法制程序進行預告及公聽作業。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雨水不亂排 逕流要處理-環保署發布「降雨逕流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技術指引」

        為減輕下雨時雨水沖刷地表夾帶污染物排出造成河川污染,環保署訂定「降雨逕流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技術指引」,提供地方政府及道路主管機關,於辦理市地重劃、區段徵收土地開發及四線道以上道路工程時,在施工設計階段就將降雨逕流污染管理納入規劃,減輕開發完成後之土地及道路降雨逕流污染,以維護水體品質。

        水污染的來源,除了事業及生活所產生之廢污水外,降雨沖刷地表所產生的非點源污染,同樣會污染河川及水庫水質。隨著污染控制技術及管理日益精進,事業及生活所產生之廢污水已可能有效掌控,各先進國家對雨水沖刷之非點源污染的控制也日益重視。以美國賓州及華盛頓州為例,在街道兩側及停車場等設置具雨水入滲及自然排水功能之透水鋪面、入滲溝、雨花園及草溝等設施,能有效減緩雨水逕流污染。

        環保署參考國內外降雨逕流污染管理方式, 發布適用於我國土地開發及道路工程之17種降雨逕流污染最佳處理設施(包括透水性鋪面、入滲池、地下入滲床、入滲溝、雨花園、入滲乾井、過濾設施、植生溝、植生過濾帶、入滲堤、綠屋頂、雨水貯集系統、人工濕地、溼式滯留池、乾式滯留池、水質過濾設備及水岸緩衝帶修復等), 及6大類管理措施(包括避免開發敏感地區、建築設施集中開發、減少場址干擾及低成本維護、減少不透水性地表、避免逕流直接聯結排水系統、於源頭移除污染源等)。研究指出, 若能收集處理降雨前30分鐘或前1.5公分雨量所產生的初期逕流, 就可有效的控制80%的非點源污染。地方政府、道路主管機關及開發單位等可就實際需求選擇適合設置之最佳管理技術, 並評估設置面積、逕流收集量及污染削減效益等, 作為施工規劃設計參考。

        臺灣雖然雨水豐沛,但是我們卻經常飽受水患、缺水與水質污染之苦。如果我們能夠效法大自然,將初期雨水儲蓄起來,使其自然地從表面入滲再慢慢的排出,則一方面可解決雨水逕流污染問題,同時可降低水患的威脅,最重要的是,還可以營造更好的生活景觀環境。環保署發布之降雨逕流非點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技術指引,不僅減污及減洪,還可營造美麗雨花園街景。

歡迎公眾加值應用「環境資料開放平台」資料

        「環境資料開放平台」(http://opendata.epa.gov.tw),彙集環境監測及環境品質相關原始數據資料,開放供公眾加值應用,可望擴大環境資訊普及,進一步落實「環境知情權」。此外,藉由開放資料,可結合不同領域的專家與資訊軟體產業,促進APP應用程式的發展,創造環境資訊新價值。

        環保署表示,行政院今年4月間設立「政府資料開放平台(data.gov.tw)」,彙整各政府單位所釋出的資料,並責成各機關於12月底前至少釋出50項資料集。環保署提前完成進度,目前已彙集64項與環境保護相關之資料集,包括各類環境監測及環境品質相關資料、列管污染源基本資料、環境影響評估案件摘要等。這些資料除了在環保署的開放資料平台供下載運用外,也與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的「生活品質」分類互相串接,以擴大公眾利用管道。

        政府資料開放(opendata)與「政府資訊公開」的意義略有不同。由於資通訊科技的發展,各國政府近年來積極逐漸推動資料開放,將政府資料以資料集(dataset) 為基本單位,提供開放格式、便於再加值運用的原始資料(raw data),讓公眾在不受限制的情形下,開發各種產品或應用服務。所以,opendata不只是提供「知」的訊息,更可以滿足公眾「用」政府資料的「權益」。

        爲了擴大資料運用效益,環保署「環境資料開放平台」提供多種可透過「機器直讀(machine to machine, M2M)」的資料格式,並附有使用範例說明,方便民眾或企業除了能查閱資料,更能透過平台直接以程式讀取資料。

        環保署同時表示,由於環境資料來源各系統的資料屬性格式不一,雖已投入相當的人力檢核資料品質,但因資料量龐大,為確保資料品質,「環境資料開放平台」將以測試方式,於系統網頁上設置「意見回饋」機制,倘公眾發現資料有疑義,可利用此「意見回饋」方式與環保署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