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氣候災變 以古鑑今」 啟動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

        環保署今(30日)呼應聯合國規劃環境署2014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升高聲浪, 而非海平面(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 辦理「氣候災變 以古鑑今」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環保署署長魏國彥說,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 臺灣做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也不能缺席, 在過去的地質年代曾有過數次劇烈氣候與環境變遷, 有些生物滅絕了(像是長毛象), 有些則存活下來, 而冰河時期的臺灣也曾有猛瑪象的存在。研究古生物可以瞭解過去, 省思氣候與環境變遷對生物圈造成的衝擊與影響, 今日的活動展現出臺灣和國際夥伴共同團結, 以行動對抗氣候變遷。

        本次活動特邀請我國友邦小島國家吉里巴斯共和國游黛姤大使、吐瓦魯國陶敏德大使、馬紹爾群島共和國菲利浦.卡布亞大使、帛琉共和國歐克麗大使、斐濟駐華貿易暨觀光代表辦事處代表鄔凱瑞先生、日本外僑學校藤墳孝則事務長及國立臺灣博物館陳濟民館長出席, 與會代表在致詞中表示, 氣候變遷的責任是世界共通的, 他們的國家都屬低地島嶼國, 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更顯得嚴重, 威脅到人民的生存, 其中菲利浦‧卡布亞大使和歐克麗大使更指出, 過去孩提時活動的地方如今已被海水淹沒,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可供種植的土地會越來越少, 子子孫孫可能會為了耕地而彼此開戰。

        魏國彥署長深切感同身受與會的友邦國家所面臨的海平面上升衝擊,不只小島國家,臺灣西部沿海、歐洲世界各地也都面臨相似的問題,臺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但是每年環保署都率領產官學代表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也感謝友邦大使在會議上替我們發聲,肯定臺灣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因為氣候變遷的衝擊是不分對象,不分區域,今天的活動是一個起始,引領國人攜手合作,盡我們世界公民的責任,也確保我們子孫的未來免於遭受氣候變遷衝擊。

對抗氣候變遷 環保署以古鑑今呼籲展開行動

        人為影響氣候變遷已無庸置疑, 過去地球生命的演化歷史中曾經歷經5次大滅絕, 其中第5次約在 6,600萬年前恐龍時代, 氣候生態的改變導致許多生物從此走入歷史, 為讓國人感受氣候變遷對地球造成的影響, 環保署特結合2014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於103年5月30日(五)以「氣候災變 以古鑑今」為主題, 由環保署魏署長與國際島國、學校、民間等代表齊聚在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一同在古生物的環境當中, 呼籲國人立即採取行動, 共同宣誓聲援展開氣候變遷行動。「氣候災變 以古鑑今」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 並於今日同步展開, 為期4天, 歡迎民眾踴躍至臺灣博物館本館及土銀展示館共襄盛舉。

        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公眾議題,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2013年9月陸續公布的氣候變遷報告第5次評估報告,指出若不採取行動,2100年時,全球平均溫度將增加攝氏3.7度至4.8度。因此,聯合國呼籲面對氣候變遷須立即採取行動,若延遲行動,將遭受加倍奉還的命運。

        環保署署長魏國彥表示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是以「升高聲浪而非海平面(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為主題,世界各國聲援展開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臺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也不能缺席。魏署長表示,研究古生物可以瞭解過去尚未有人類活動的時代,尋找大自然的規律且進一步掌握人類行為對大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我們今天在這邊從地質時代的氣候變遷,例如恐龍、三葉蟲、長毛象至臺灣的雲豹,省思氣候變遷所對環境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期許喚起臺灣氣候變遷意識,促進減緩與氣候調適行動。

        「氣候災變 以古鑑今」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於今日啟動,從5月30日至6月2日為期4天,民眾可至國立臺灣博物館及其土銀分館,透過展覽及闖關活動方式,瞭解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成因,希望民眾能夠正視大環境的改變與環境資源的衰減,共同守護美麗的地球,達到低碳永續的生活目標。本次活動資訊,可至環保署網站(網址:http://ecolife.epa.gov.tw/)查詢。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打造清新無污染的農產市集 環保署補助西螺果菜市場電動蔬果運輸車正式啟動

        為徹底改善西螺果菜市場800輛柴油蔬果運輸車造成的嚴重空氣污染及噪音問題,環保署今(28)日於西螺果菜市場內舉辦「綠色運輸啟動記者會」,宣布已有廠商取得電動蔬果運輸車補助資格,即日起改裝或新購電動蔬果運輸車,即可獲得該署新臺幣(下同)12~14萬元及為期5年每個月3,500元的電池租金補助。記者會現場並展示最新驗證合格的電動蔬果運輸車,西螺果菜市場運銷商紛紛駐足詢問,對該署協助打造該市場為清新無污染的農場市集表示感謝。

        環保署表示, 西螺果菜市場是全國最大蔬果運銷中心, 供應全臺1/3的蔬果需求, 但每天有超過800輛的柴油蔬果運輸車在市場內來回穿梭, 產生大量懸浮微粒(PM)與一氧化碳(CO)等空氣污染物與噪音, 嚴重影響市場內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電動蔬果運輸車使用過程中, 不會產生空氣污染物, 具有污染減量及低噪音的優點, 為澈底解決該市場內空氣污染及噪音的問題, 該署自99年起即積極評估以電動蔬果運輸車汰換柴油蔬果運輸車的實施方案, 並與多家車廠合作開發適合在地化需求的電動蔬果運輸車, 透過實際在市場內測試及收集使用意見, 確定電動蔬果運輸車可符合當地使用需求後, 已於去(102)年7月3日訂定發布「西螺果菜市場電動蔬果運輸車補助辦法」, 希望透過補助的方式, 鼓勵原柴油蔬果運輸車使用者踴躍將柴油車汰換成無污染、低噪音的電動蔬果運輸車, 在107年前將800輛柴油拖板車全數淘汰。

        環保署指出,為保障電動蔬果運輸車的性能及使用安全,該署於補助辦法中訂有驗證規範,經積極輔導廠商進行測試,已於今年5月初核定兩家廠商的改裝電動蔬果運輸車具有補助資格(恆智重機公司及貝力科技公司),另外尚有數家廠商亦正進行測試中。

        環保署說明,該署推動的是「車電分離」的商業營運模式,改裝或新購電動蔬果運輸車將不隨車購買電池,電池是由電動蔬果運輸車改裝廠或製造廠提供並租給使用者,車電分離營運模式的優點在於電池是由業者維護保養,業者必須確保電池的性能,使用者再也不必擔心電池壽命的問題,永遠有好的電池可以用,環保署則補助每個月最多新臺幣3,500元的租金,最長補助5年的租金,搭配改裝或新購電動蔬果運輸車的補助,以鼓勵踴躍汰換為電動蔬果運輸車,詳細補助期程及額度如附表1;電動蔬果運輸車與柴油蔬果運輸車使用比較如附表2。

        環保署呼籲西螺果菜市場原柴油蔬果運輸車使用者能儘速與業者聯絡汰換成電動蔬果運輸車,讓在該市場內作業的親朋好友,可以擁有清新無污染與低噪音的工作環境,也讓產銷的蔬果品質更加清新。該署並期許,藉由西螺果菜市場推動電動蔬果車的實務經驗,未來希望可以依全臺其它大型果菜市場的需求及特點,讓電動蔬果運輸車及營運商業模式也能推廣到其它大型果菜市場,打造全臺各地的果菜市場均能成為綠色運輸的清新農產市集。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環保署回應「政府縱容爐碴侵入高雄農地」

        今天上午立法委員林淑芬國會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強烈譴責政府縱容爐碴侵入高雄農地、水質保護區」,質疑爐碴是否可當土壤使用、可否回填農地與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等情。

        行政院環保署表示,本案為高雄市旗山區大林里農地(圓潭子段四筆地號土地)回填中鋼爐碴,經該署環境督察總隊現勘瞭解,該回填爐碴是源自中鋼公司的轉爐石。目前高雄市政府依相關法規已認定中鋼公司產出物「轉爐石」屬於中鋼公司的產品,非屬廢棄物,因此不適用廢棄物清理法;惟如相關產品之不當使用,違反土地使用規定,或致污染環境,應依現場實際污染情形(如污染土壤、水源等),由相關法令適法處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於102年11月20日上午辦理現勘,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高雄市政府農業局、都市發展局及環境保護局均有到場配合。高雄市政府針對本案違反區域計畫法部分,已作出行政處分。

        環保署重申,產品之使用不當或未符合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法令者,致造成安全、環境污染或其他違反情事時,仍應請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產品之管理單位或產品使用受體之主管單位)應就其主管法規負相關管理責任。

環境教育增能工作坊─嚴謹度與相關性架構應用 國內外學者與環教人員共同交流

        環保署於今(103)年5月27日於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國際會議廳,舉辦「環境教育增能工作坊─嚴謹度與相關性架構應用」,邀請國內外學者及通過環保署認證之環教人員共同參與,主題由教育面之嚴謹度與相關性架構基礎出發,介紹國外推展嚴謹度及相關性概念及內容、論述於教育領域之實務應用,並就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關連性等進行綜合介紹,藉由對話與交流,希望進而轉化至我國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之推廣。

        環保署表示,為使民眾在接受環境教育資訊時,提供多元學習方式及思辨機會,在知識獲取過程中,能持續思考並類推應用,透過知覺和知識轉化為態度與行為,同時亦能具備洞悉未來發展潛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此工作坊之辦理,邀請國外專家講述嚴謹度及相關性概念、實務應用,與環境教育、公眾參與等面向之關連,連結教育與環境領域之專家學者,期能確立環境教育嚴謹度及相關性整體推動架構及方向,持續進行環境教育「增能」。

        本工作坊邀請美國國際教育領導中心資深講員Mr. Jim Warford分別就「嚴謹度及相關性概念及應用」及「嚴謹度及相關性於教育領域之實務應用」為題進行專題講授,使現場的國內學者及環境教育人員等充分了解其核心觀念與內容,並請到前鹿兒島大學助理教授萩原豪博士以「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關連性」為核心,介紹日本過去的相關經驗。會末綜合座談邀請講者及與會者互動交流,過程熱絡精彩,誠如一場豐富的知識饗宴。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環保署魏國彥署長參觀屏東縣畜牧業沼氣利用設施

        環保署魏國彥署長今(23)日赴屏東縣參觀麟洛鄉中央畜牧場,聽取業者蘇鵬先生介紹如何利用畜牧廢水進行生質能沼氣發電,達到削減污染及節省能源的效益。魏署長對於民間畜牧場勇於投資及用心重視環境保護工作,讚譽有加。

        中央畜牧場占地8公頃,共飼養約2.5萬頭豬隻,於102年完成設置3部沼氣發電設施,透過厭氧方式處理養豬廢水,每日減少排入高屏溪的豬糞尿達113公噸,每日產生沼氣量為2,800立方公尺,用於發電每日自產3,500度電,每月可省下高達新臺幣30萬元的電費,同時削減溫室氣體(甲烷)排放,對於改善河川水質及減緩全球暖化均有助益。

        環保署表示,在化石能源日漸減少之下,將禽畜糞液當成廢棄物來處理的觀念已不符潮流,目前在各主要畜產國家(丹麥、英國、德國、澳洲及紐西蘭等)已將其視為再生能源的珍貴原料,以沼氣綠能中心集中處理禽畜糞液,產生之純化沼氣更具有「氣、電、熱、肥及碳權交易」等多元經濟效益。

        屏東縣為臺灣第2大養豬縣,養豬頭數高達140萬頭,其地理位置及環境條件極具發展綠能潛力,環保署與屏東縣政府持續合作推動綠能沼氣中心,提供養豬糞尿處理的新思維,改善長期以來畜牧污染問題,並由源頭減量朝向能資源再利用邁進。

辦理電動公車觀摩 加速推動電動公車

        環保署、交通部及經濟部今(5月23日)日,在桃園火車站前桃園客運總站,共同舉辦電動公車營運觀摩會,邀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以及公車客運業者參加觀摩,透過實地參訪、意見交流及經驗分享,了解桃園縣政府以及桃園客運推動電動公車的成果及歷程,期能加速國內電動公車的推廣,提升生活及空氣品質。

        環保署表示, 桃園縣政府從101年起, 辦理桃園火車站至縣政府免費接駁電動公車示範運行計畫。利用電動公車服務往來縣府洽公的民眾, 提供最舒適的綠色運輸體驗。由於試辦成效良好, 不論搭乘民眾或客運公司對電動公車的表現都相當滿意, 因此桃園縣政府積極推廣使用, 目前全縣共計45輛電動公車營運中, 除了即將於6月1日正式上路營運之中壢、平鎮新增18輛免費市民公車外, 已有運行中之10條電動公車行駛路線, 包括捷運綠線10輛、桃園市及中壢市區公車5條路線、大溪鎮3條路線、桃園縣府往返火車站等路線, 桃園縣縣政府推動電動公車績效卓著, 可作為推動低碳城市綠色運輸的學習典範。

        環保署指出,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已於101年6月公布將柴油車引擎廢氣列為最高風險的第1類致癌物質(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電動公車本身不會排放空氣污染物, 為維護民眾健康, 確有必要推動, 因此環保署已與交通部及經濟部合作, 計畫10年內將行駛於市區及一般公路的1萬輛柴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行政院江院長對這個計畫非常支持, 並指示應有效整合及運用政府資源, 由3個部會共同邀集客運業者, 積極推動柴油大客車汰換為電動大客車。成立單一窗口, 以鼓勵客運業者提出補助申請, 由交通部、經濟部與環保署共同審理, 以提升行政效能;並請經濟部積極持續輔導車輛業者提升品質、妥適性及性價比, 以促進國內電動車輛產業發展。

        環保署推估,如果把行駛於市區及一般公路1萬輛的柴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在車輛生命週期(10年)內可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一氧化碳(CO)9,765公噸、碳氫化合物(HC)2,467公噸、氮氧化物(NOx)4萬223公噸及粒狀污染物(PM)1,043公噸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546萬公噸,並可節省柴油使用總量約202萬公秉,相當於節省約新臺幣646億燃油費用總支出,除降低污染增進國人健康之外,也能有效因應國際油價高漲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環保署呼籲,為減少柴油公車之空氣污染物排放,以期達到空氣品質改善及維護國民身體健康的目標,中央各部會已整合資源,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積極配合規劃投入將柴油公車汰舊換新為電動公車,共同為臺灣開創綠色運輸新紀元。

        附件:電動公車推動策略簡報

環保署魏署長視察高雄輕軌捷運環評承諾事項執行情形

        環保署魏國彥署長今日至高雄市視察高雄環狀輕軌捷運建設環評執行情形,勉勵工程單位在致力提供優質交通建設之餘,也要落實執行環境影響評估承諾,兼顧環境品質。

        高雄輕軌路線總長為22.1公里, 共36座車站, 並設置1座輕軌維修機廠(前鎮調車場)及1處營運調度用駐車場, 整個環狀輕軌建設預定分二個階段施工通車, 該案是目前國內第1件已進入開發之輕軌建設, 其開發目的係為配合高雄港區經貿發展需求及公共運輸整體規劃, 串聯各項重大建設, 帶動沿線地區之商業發展, 將港市合一, 打破阻隔, 讓市民親近海洋。因此, 工程施工範圍均於高雄市區內, 相當貼近民眾目前生活環境, 魏署長特別至工地關心相關環境保護措施執行狀況, 例如降低營建噪音、抑制揚塵、運送土方車輛清潔維護、工地逕流污水處理等是否均依法規加強執行相關對策。

        環保署表示,環境影響評估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已通過環評審查之開發案,均必須依據環評法相關規定,一一落實執行環評書件所載內容及審查結論。該署進一步表示,魏署長相當重視國內第一座輕軌建設對於地方發展的助益,但為維護當地生活環境品質,仍指示該署同仁應持續執行環評監督,以督促開發單位確實履行環評承諾。

隨地吐檳榔汁渣 處罰鍰及接受四小時戒檳班講習

        環保署提醒嚼食檳榔的民眾不要隨地吐檳榔汁渣,以免受罰並強制上戒檳班講習!廢棄物清理法於102年5月29日修正公布增訂第50條之1條文,規定隨地吐檳榔汁、檳榔渣者除了要處罰新臺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外,還必需要接受4小時戒檳班講習。

        環保署已於103年3月14日訂定發布「戒檳班講習執行辦法」,戒檳班講習課程內容由衛生主管機關協助規劃,受處分人於接獲戒檳班講習通知單後,應攜帶講習通知單及國民身分證、駕駛執照或健保卡正本,依指定時間及地點報到參加講習。如有正當理由無法依指定時間或地點接受戒檳班講習時,應於戒檳班講習日四日前以書面檢附有關證明文件或其影本,向處分機關申請變更講習時間或地點,受處分人申請變更講習時間或地點以一次為限。

        環保署表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檳榔危害防制工作,為了防治口腔癌已編訂戒檳課程並補助全國200多家醫療院所開設免費戒檳班。環保署呼籲,嚼食檳榔的民眾如有戒嚼檳榔意願,可洽詢地方衛生局就近參與免費戒檳班課程,讓政府協助民眾了解檳榔對健康的危害,進而戒或減嚼檳榔。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103年毒性化學物質運作管理績優評選活動開跑囉!

        環保署辦理103年度毒性化學物質運作管理績優評選活動,今天開跑了,希望透過良性競爭、榜樣效應,以頒獎表揚方式,讓績優的毒性化學物質運作單位,獲得政府肯定與鼓勵,喚起業界重視,共創雙贏。活動自即日起接受報名,報名時間至103年6月20日截止,有志參加評選之自然人、機關、法人及非法人團體,請於活動期間至網站(http://toxicdms.epa.gov.tw/gto)進行報名,並下載活動簡章及報名表等資料,預定於103年11月底由環保署頒發績優單位獎座並公開表揚。

        本次評選活動可由業者自行報名,或經由各級環保主管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推薦報名,依行業別區分為「科技產業組」、「傳統產業組」、「非製造業組」及「研發改良組」等4組,鼓勵毒性化學物質運作人朝向低污染技術研發,儘量減少毒化物之使用量,同時落實預防管理,強化緊急災變能力。

        環保署表示,臺灣由於地狹人稠,化學工廠林立,運作廠場密集,透過辦理毒性化學物質運作管理績優評選活動,除鼓勵業者分享減災成果,並促成各行業類別技術與經驗交流,以達成「無毒好家園、亮麗新臺灣」施政目標。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國際交流,提昇技術,落實本土,永續發展-2014臺美土壤、地下水及底泥研習會圓滿落幕

        環保署於21日舉辦「2014臺美土壤、地下水及底泥研習會」,邀請美國環保署Werkema博士與Hayes教授,Ghosh教授,Buchak先生,Eahakos先生及國內兩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與經驗座談,內容分為「地球物理探勘應用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之調查驗證作業及整治技術評估」與「底泥技術應用」兩大主軸,提供與會者許多珍貴的臺灣及美國經驗,與新穎技術及觀念,對於提昇國內在土壤、地下水及底泥問題處理方法上相當有助益。

        環保署表示, 臺灣對於土壤、地下水及底泥污染問題相當重視, 近年來積極辦理許多污染調查計畫, 成果也相當豐碩, 對於已發現污染的場址也立即要求整治改善, 恢復臺灣原有淨土活水的風貌。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的調查面上, 環保署應用許多有效的新穎技術, 並將國內外經驗融入後將其本土化, 發展成一套適合臺灣應用的體係與程序, 未來更計畫將新穎技術應用在整治成效評估與污染風險預警及監測上。透過本次國際研習會, 邀請國內外學者與國內產官學界進行交流, 各界獲益良多, 相信將本日心得應用在土壤、地下水及底泥問題處置上, 必能獲得更佳的成果。

        本次國際研習會現場座無虛席,吸引超過250人次參與,環保署長也親臨致辭並與學者們意見交流,每場演講均安排充分的討論時間,解答技術上的疑難,學員們也展現出求取新知的慾望,反應相當熱烈,可說是相當成功且有實質效用的國際研習會。

環保署發布修正「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法」部分條文

        教育是百年大計,環境教育的推動更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礎,為增進全民環境教育之落實,環保署特依環境教育法第20條第2項及第21條第2項規定,訂定「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法」,並依該獎勵辦法辦理「國家環境教育獎遴選表揚」,為使該獎勵辦法施行更臻完善,鼓勵各界踴躍報名參選,已修正完成第1條、第3條、第4條、第5條、第6條及第13條文,並於本(103)年5月12日發布。

        本次修正內容為個人獎勵項目包含「環境教育志工」,新增法規授權依據、明確規範「社區」及「個人」等2類獎勵項目定義,明確規範個人獎勵項目獲獎者優良事蹟、增列「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報名文件,增列「民營事業」及「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初審結果報名額度、修正初審、複審及決審作業期程及明確規範已獲獎者再次參選之限制等。

        本辦法修正發布令除張貼於環保署公告欄、刊登於行政院公報外,並歡迎各界至環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epa.gov.tw)首頁→環保法規→環境教育→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法瀏覽參閱。

淨「土」活「水」,國際接軌-攜手齊心珍惜保護臺灣的天然資源

        臺灣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素有「美麗的福爾摩沙」之稱,但隨著經濟、工業的發展,也導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的發生。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會將於103年5月21日(星期三)假臺北市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臺美土壤、地下水及底泥研習會」,本研習會共有「底泥技術應用」與「地球物理探勘」兩組分會場舉行,邀請美國環保署Werkema博士與Hayes教授,Ghosh教授,Buchak先生,Eahakos先生及國內兩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與經驗座談。

        「地球物理探勘技術應用」內容首重於新穎方法應用在污染調查及整治評估之案例分析與研究,藉此互動精進雙邊技術,增進友好關係,同時開闊產官學界視野,提昇專業競爭力。

        「底泥技術應用」內容首重針對不同的水體,透過模式設風險評估建立適合我國水體特性的底泥復育技術。

        環保署近年來積極推動高潛勢污染場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作業, 除了應用新穎技術掌握地下污染潛勢之外, 同時發展本土化調查標準作業程序與專業整治技術, 有效偵檢出各高潛勢污染場址的污染問題並加以改善及預防, 有效阻絕污染擴散, 降低危害風險, 確實保護土壤及地下水資源。截至民國102年, 環保署已完成全臺灣90間高污染潛勢工廠的調查作業, 並督促發生污染事件的工廠進行設備修補、汰換與污染整治, 逐步邁向污染預防、自主管理及永續經驗的理想。除了場址內部調查之外, 環保署亦對於不肖業者私埋暗管與非法棄置掩埋的行為進行稽查, 如彰化電鍍廠私埋暗管事件即為具體成果, 在這些調查過程中所使用的新穎地球物理探勘技術是一項重要利器, 本次研討會藉由臺美土壤及地下水合作協議邀請美國環保署地球物理專家Werkema博士來臺交流。

        另「底泥技術應用」本署特邀請4位國際專家來臺, 根據其專業領域提供研習課程, 包括生物有效性及其評估方法、水質模式在底泥復育期間與完成後的應用、最新底泥復育技術與應用時的挑戰等, 期以研習會活動, 使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底泥管理工作、環境保護專業公司、學研機構等人員提升專業經驗, 建立相關技術概念之基礎。會場備有中英同步翻譯服務, 竭誠歡迎各界踴躍參與共襄盛舉, 期望透過此次研討會吸引更多相關單位人員瞭解此新穎技術應用上的最佳時機與標準流程, 強化國人在技術應用上的正確觀念, 未來在污染調查面上能更為確實, 一同守護臺灣的好山好水。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共襄盛舉,學習新穎技術並吸取經驗,提升在污染調查與潛勢評估上的專業知識,降低污染危害可能導致健康風險。

十二國專家代表齊聚 臺灣碳捕存減碳種子萌芽生根

        昨(19)日環保署舉辦之「2014年碳捕存環境影響評估暨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 來自臺灣、美國、英國、法國、日本、荷蘭、澳洲、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及歐盟等十二國專家代表共襄盛舉。大會在環保署魏國彥署長致詞揭開序幕, 並邀請到美國在臺協會馬啟思處長擔任致詞貴賓, 共同強調國際環保合作重要性, 儘管會場外雨勢滂沱, 仍不減場內與會者的熱情, 到場聽眾近250人, 不僅成功吸引政府及學界人士到場, 更有許多關心全球暖化及減碳技術之產業界、一般社會大眾及媒體朋友們參加, 對於臺灣減碳技術之發展與願景, 表達關注和興趣。

        大會主席馬小康教授在研討會閉幕致詞時, 特別感謝國際能源總署(IEA)、全球碳捕存協會(GCCSI)、日本CCS調查公司(JCCS)、英國學者、荷蘭Ecofys專家及來自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及國內專家學者對於本次研討會的支持及貢獻, 並表示透過國內外專家豐富的經驗分享與深度的交流, 我們更確切掌握成功推動碳捕存技術之必要條件, 在於技術開發、獎勵政策、配套法規及公眾參與, 與會者也和專家就碳捕存環境影響及碳封存風險管理上進行熱烈討論, 激發出許多不同的思考, 但可以確定的是, 碳捕存在未來具有顯著的減碳潛力, 完備的地質調查及監測技術, 配合妥善的風險管理及緊急應變措施, 將有助於確保碳捕存之安全與有效性, 相關細節將於第二天邀請專家於臺灣碳捕存論壇進行討論(議程詳如附件)。最後, 馬教授表示臺灣需與國際碳捕存技術發展國家進行合作, 並再次強調成立中華民國碳捕存協會, 將有助於區域夥伴合作與碳捕存示範計畫, 穩健推動臺灣碳捕存發展。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爪蓋不含PVC 環保健康更安心

        由於聚氯乙烯(PVC)的使用對環境衝擊甚大,社會非常關切含PVC的容器商品附件,是否能以環保友善的材質取代?去(102)年在環保署與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為期一年的產官合作下,旋即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已研發出新的PVC替代材質--液態矽膠(LSR),產品安全性也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可用於玻璃容器商品的瓶蓋內墊。

        逐漸減少PVC的使用量已是國際趨勢。環保署順應國際趨勢,自民國94年起逐步提高容器附件使用PVC材質之回收清除處理費;至民國97年後,容器附件使用PVC材質者,將連同瓶身重量加重100% 回收清除處理費,以誘導業者改用不含PVC之容器附件。但迄今,市售玻璃容器金屬爪蓋商品,並無任何廠商有開發PVC替代材質的成果。

        環保署表示,為解決上述瓶頸,並協助國內業者使用PVC替代材質製造玻璃容器的瓶蓋內墊。去年特別委託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執行創新研究開發計畫,成功開發出環保無毒的液態矽膠(LSR)作為墊片材料。液態矽膠可推廣應用至現行爪蓋製造業者,並導入食品包裝產業,逐漸取代現行之金屬爪蓋PVC材質墊片。103年經濟部工業局已依本計畫之研究配方,朝向大量生產技術繼續進行探討。

        環保署也表示, 經改質後的液態矽膠不但可改善PVC長久以來食品安全與環保的顧慮, 在加工的基本物性和機械性質上, 也符合PVC原有的功能要求(如拉伸、旋蓋扭力測試)。矽膠本身未添加任何塑化劑與重金屬, 因此在毒性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 如DEHP...等)溶出、重金屬溶出、食品安全規範試驗, 均符合衛生福利部公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之檢測範圍(檢測結果如附件1)。另外, 一般矽膠材料的耐熱可達200℃, 在充填食品所需的高溫滅菌環境要求(125℃、90分鐘)下, 墊圏也不致於剝落、老化, 能滿足玻璃瓶裝食物製造業者的需求。

        由於PVC使用已被證實,在最終焚化處理時會產生危害人體健康的戴奧辛毒物。環保署呼籲,使用PVC替代材質不僅落實環保愛地球,亦可以節省回收清除處理費,鼓勵國內相關製造業者一同響應。

落實總統政見 加速改善空氣品質並將細懸浮微粒(PM2.5)納入管制

        空氣品質的好壞與民眾的健康密切相關, 馬總統非常重視空氣品質改善的工作,並將「優化空氣品質保障國民健康」列為重要政見。 馬總統上任這幾年來,我國空氣品質的管理有很大的進展,包括加強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的管制、推廣清潔(低碳)燃料車輛、電動車等,一步步實踐空氣品質改善的工作。從監測的數據顯示,我國空氣品質對人體健康達良好及普通等級比率(Pollutants Standard Index, PSI2.5)年平均濃度改善幅度亦達10%。

        為進一步提升環境品質及維護國人健康, 馬總統於100年4月更指示環保署將細懸浮微粒(PM2.5)納入管制,該署已於101年5月14日訂定我國PM2.5 24小時標準值為35μg/m3、年平均值為15μg/m3,該標準與2006年美國及2009年日本發布之標準值一致,為國際間較為嚴格之標準。環保署黃金10年行動計畫並訂定於109年達成全國PM2.5濃度年平均值符合空氣品質標準─15μg/m3的目標,從標準值及改善期程之訂定,均充分展現改善空氣品質的決心。

        PM2.5管制是目前國際間很重視的空氣品質改善議題, 亦是臺灣當前最重要的空氣品質管制工作。環保署已多管齊下改善空氣品質, 包括加嚴實施石化業設備元件及廢氣燃燒塔、鋼鐵業燒結工場、煉鋼業電爐、小型鍋爐等固定污染源排放標準、車用油品標準、柴油車、汽油車5期新車標準、推廣電動車、裸露地綠化、露天燃燒管制及河川揚塵防制等, 以降低國內PM2.5及其前驅物排放量。雖然多年來的管制已展現成效, 但102年我國PM2.5年平均值為22.7μg/m3, 與109年達成15μg/m3以下之目標尚有一段努力的空間, 請全民共同支持與配合各項空氣品質改善措施, 透過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 才能達成改善目標。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解決全球暖化 臺灣建立國際碳捕存夥伴關係

        面對當今全球最迫切的暖化課題, 臺灣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 亦與國際夥伴共同合作推動碳捕存技術以貢獻心力, 環保署今(19)日舉辦「2014年碳捕存環境影響評估暨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邀請到國際能源總署(IEA)、全球CCS協會(GCCSI)、前美國能源部次長、日本CCS調查公司(JCCS)、英國學者、荷蘭Ecofys專家及國內專家學者針對全球碳捕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發展趨勢、CCS環境影響評估與封存監測技術及示範場址經驗等資訊進行分享, 包括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政府官員及泰國專家亦參與這場盛會, 成功開創溫室氣體減量技術之區域夥伴關係新局。

        首先, 魏國彥署長以環保署大家長及臺大教授身分, 對遠道而來的貴賓表達最溫暖的歡迎, 他致詞時並指出由於化石能源在臺灣未來仍可能持續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我們也認知到碳捕存對國家減碳目標貢獻的潛力。今(103)年4月美國環保署長麥卡馨來臺訪問期間, 臺美雙方對於氣候變遷、環境保護諸多議題等具有高度合作共識, 並宣布成立「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更期許擴展雙邊合作為亞太區域夥伴多邊合作。今(19)日的國際研討會, 涵蓋了許多碳捕存核心的議題, 包括國際推動碳捕存技術發展以及推行示範計畫的風險管理經驗, 期望碳捕存的種子能夠開始在臺灣發芽, 亞洲茁壯, 並進一步於世界綻放成果。鄰近的日韓等國已有碳捕存協會, 環保署也正推動成立中華民國碳捕存協會(Taiwan CCS Association), 致力於推行碳捕存示範計畫與區域夥伴合作。

        美國在臺協會馬啟思處長亦表示, 去(102)年6月, 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氣候行動計畫(Climate Action Plan), 致力於減碳、減緩氣候變遷衝擊、以及引領世界夥伴合作關係。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IPCC)的第五份評估報告(AR5), 為達成升溫不超過2℃的目標, 減碳計畫若不包含碳捕存, 將使成本倍增。因此美國至今已投資超過60億美元於碳捕存計畫, 致力於協助私部門跨越投資障礙, 推動大型碳捕存計畫。美國境內已有3個大型的示範計畫, 在德州、伊利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 估計每年共能捕存650萬噸二氧化碳。深信今天的國際研討會能夠深化國際共同的努力, 分享彼此在發展碳捕存重要的技術與經驗。

        在全球碳捕存發展趨勢主題中, IEA碳捕存單位主管Mr. Lipponen表示碳捕集、封存及運輸等個別技術已被廣泛使用, 惟仍須持續發展大規模之整合性碳捕存技術, 且須正視公眾溝通的重要性。GCCSI亞太地區總經理Ms. Penrose介紹運轉中示範計畫的初步成果, 已顯示大規模的碳捕存技術確實具備實務可操作性, 且能為減碳帶來顯著貢獻。前美國能源部次長, 也是目前GCCSI美洲地區總經理Dr. Der提到, 在實務上除了透過公部門進行配套法規的建置、以提供使用碳捕存技術之誘因外, 亦須透過大量示範計畫之推動、加速技術發展以降低技術成本, 方能克服在成本上的可能障礙。我國工研院綠能所胡耀祖代理所長介紹現階段臺灣碳捕存發展現況, 並指出臺灣已於2013年中建立全球最大規模的鈣迴路捕集試驗廠(1.9MW), 顯見臺灣在碳捕存技術發展上已具備卓越的發展能量。

        碳捕存環境影響主題中邀請荷蘭Dr. Koornneef針對荷蘭境內CCS計畫-ROAD專案過程中,依據現有「環境影響評估指令」,分別對電廠裝設捕集設備、管線運輸及地質封存,探討其影響環境的關鍵因素,並指出以生命週期之概念進行評估是必要的方式。另臺灣大學馬鴻文教授指出環境影響評估可確保CCS計畫在決策與執行過程中考慮到相關的環境衝擊,並且結合經濟社會與法律規範等面向,規劃出適宜的行動方案。

        安全碳封存主題中英國學者Dr. Verdon 分享國際案例研究, 指出穩定的地質條件可確保碳封存完整性, 且完整的監測技術及設備可強化碳運輸及封存過程的安全性。因此碳捕存監測、查證及評估技術應為我國碳捕存技術發展之重要方向。中央大學林殿順教授則表示臺灣具有優良地質條件可進行碳封存, 初步估計於陸域及近海地區具備約487億噸之封存容量, 建議應儘早規劃不同類型(如油氣層及鹽水層)之封存示範場址, 進行基線調查並發展適用之監測及驗證技術。此外, 日本JCCS技術部長分享如何協助日本政府推動北海道苫小牧示範計畫, 為強化與大眾溝通, 釐清地震並不會危害碳封存, 其採行的做法是揭露示範計畫的相關訊息與資料, 在鄰近場址的社區舉辦各種講座、展覽、論壇, 並加強和年輕世代的溝通, 協助民眾了解CCS的運作模式與安全性。可作為國內成立碳捕存協會(TCCSA)之經驗參考。

        (會議簡報可至http://ccs.gov2.tw/content/2014ic-0519網站下載)

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參選活動起跑囉!歡迎推動環境教育績優的菁英們報名角逐

        「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遴選表揚活動自即日起開始起跑,只要符合參選資格者均可報名參加,社區組及團體組最高獎金有100萬元,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本(103)年7月15日止,報名參選之相關規定及表格,請上環保署網站→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管理資訊系統→國家環境教育獎(網址http://eeis.epa.gov.tw/eeaward/)查詢或下載。

        為了表揚國內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優良者,並擴大環境教育影響力,國家環境教育獎將參選對象分為民營事業、學校、機關(構)、團體、社區及個人等6組,每組各選出6名獲選表揚,其中社區及團體獲頒特優獎項者除了頒給獎座外,還可獲得高額的獎金100萬元,個人獲頒特優獎項者獎勵金10萬元。

        環保署表示,審查程序將由各地方政府先接受各界的報名後進行初審,除了民營事業組及機關(構)組初審階段至多取3名參選外,其餘各組(學校、社區、團體及個人)將初審第1名送至環保署參加複審及決審。另外,地方政府針對初審績優者,得另訂適當之獎勵方式及辦理公開儀式頒獎表揚。目前第2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已完成初、複審,計有36個單位(個人)進入最後的決審階段,預計於今年6月23日公布各組獲獎名單及頒獎表揚。

        為了讓社會各界有意參選者更了解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法及報名填表時應注意事項,環保署特於本年5月20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文化大學大新館4樓數位演講廳(地址:臺北市延平南路127號)舉辦「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參選活動起跑說明會」,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有意參選者請於本(103)年7月15日前檢附報名相關資料,非個人組請向所在地直轄市、縣(市)環保局報名;個人組請向戶籍或任職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環保局報名,若有相關疑問可洽詢環保署綜計處辜鈴雯小姐,聯絡電話:(02)2311-7722分機2725,亦可洽詢受委辦單位豐鏵環境科技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李美芳小姐,聯絡電話:(02)2723-0355分機204。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來臺觀摩,汲取我國廢棄物處理之成功經驗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高級行政議員鄧章欽等人於103年5月19至20日訪華,並安排19日拜會環保署汲取我國廢棄物處理經驗,以解決該州垃圾處理問題。廢管處長吳天基於今(19)日接見代表團,就我國固體廢棄物垃圾處理推行政策之歷程進行相關說明,讓來訪的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參訪團有更深入的瞭解。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為馬來西亞十三州之一,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多之州屬,參訪團成員包含鄧章欽高級行政議員(等同副州長)、莎阿南市市長與民間企業代表等共7位。該參訪團對固體廢棄物處理之政策及其分類、回收、收集、清運等具體作法尤感興趣,我國亦藉此向來訪成員說明如何的規劃、執行、宣導、相關廢棄物管理配套措施及遇到困難的解決方式等,做了詳細說明。

        環保署表示,臺灣推動一般廢棄物資源循環成效卓著,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由86年的1.143公斤降至102年的0.387公斤,垃圾回收率則由90年的12.69%提高至102年的55.01%,垃圾妥善處理率更高達99.99%,早期的垃圾處理問題已獲得有效解決。未來,環保署正持續推動各項前瞻性工作,以促進資源有效循環利用。

落實總統政見 環保署完成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相關立法 首批納管第一批公告場所將於7月1日啟動管制

        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維護國民身體健康,環保署依據馬總統政見完成「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立法工作,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韓國第2個將室內空氣品質管理立法推動的國家,並使國內推動室內空氣品質的維護管理工作,邁向新的里程碑。

        環保署依據該法授權,已於101年11月訂定發布「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施行細則」、「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專責人員設置管理辦法」、「室內空氣品質檢驗測定管理辦法」、「違反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等5項法規命令;另於103年1月公告「應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之第一批公告場所」,將自103年7月1日生效啟動列管公告場所。

        第一批公告場所應列管對象,共9大類型,計466個場所,同時配合「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室內空氣品質檢驗測定管理辦法」規定,訂定不同類型場所具有不同管制規模、區域及室內空氣污染物。環保署未來將持續逐批擴大列管公告場所對象,希望藉由有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改善,減少國人呼吸道相關疾病的發生及健保醫療的支出,並建立各部會共同合作與協助,以保障全體國民的身體健康。

        環保署呼籲,維護良好室內場所空氣品質,保障國民健康是您我共同期待,大家共同努力,讓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可以深根落實。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土地買賣停看聽,環保資訊保護您

        鑒於過去曾發生多起非法棄置、土壤及地下水之污染土地,民眾於買賣過程中引起糾紛或造成損失。長期以來,環保署已將相關資訊整合,其中建置「廢棄物非法棄置案件管理系統」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網」,希望透過公開資訊,讓民眾了解在進行土地買賣前,為維護自身權益,需先蒐集完整資訊,充分了解土地的品質。近年來,環保署也不斷強調與宣導「土地品質即價值」的觀念。

        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規定,污染場址資訊必須登載於土地登記簿,民眾可於購買前請地主提供土地登記簿,以確認土地是否曾遭受污染。若民眾欲購買之土地為法拍屋,亦可至「司法院法拍屋公告」查詢土地有無遭受環保機關列管。

        環保署提醒土地被公告為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控制或整治場址後,會依污染狀況公告為污染管制區,污染管制區內之相關活動將會受到限制,除可進行污染控制或整治相關作業外,管制區內除非經環保機關同意,不得進行開發行為、違建物拆除、新建等。

        環保署對於空氣、水質、廢棄物、毒化物皆有建置相關系統系統,公開供民眾查詢,未來將持續擴大整合,建構「環境雲」的觀念,達到全方位維護國民健康的目標。

環保署署長參訪廢資訊物品處理廠

        環保署魏國彥署長今日(5/16)至桃園觀音工業區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瞭解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回收處理現況及處理後再利用情形。魏署長對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透過分類、拆解,成為鐵、銅、鋁、塑膠等二次原料,落實資源化再利用,及主機板、印刷電路板精煉黃金的作法,留下深刻印象。

        佳龍公司為環保產業貴金屬回收及電子廢料再利用的先驅。在參訪過程中,魏署長對該公司貴金屬、電子廢料再利用及IC板粉碎後製成藝品深感興趣。魏署長並聽取興建中企業總部暨工廠節能減碳的概念及作法報告,期許該廠成為指標性模範綠色廠房,肩負起推動社會環境教育的責任,以達綠色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環保署表示自87年6月起公告回收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至103年4月共計有15家16廠處理廠並接受基金補貼。因應科技不斷創新發展,該署自103年3月起將平板電腦納入公告回收範圍,目前公告回收項目電子電器類共5項(電視機、洗衣機、冷暖氣機、電冰箱、電風扇),資訊物品類共5項(個人電腦、可攜式電腦、印表機、鍵盤、顯示器)。

        環保署表示除規範處理廠拆解處理廢物品時,須將具有再利用價值之物質(銅、鐵、鋁、塑膠及玻璃)分離,並應符合「廢電子電器暨廢資訊物品回收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以落實資源再利用,避免環境二次污染之發生。102年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共計回收廢電子電器類262萬台及廢資訊物品316萬台,創造了超過新臺幣16億元以上的產值,對缺乏礦源但重視環保之台灣均具有重大貢獻。

「自行車PAPAGO」環保署整合自行車道路網提供民眾便利行

        行政院江院長於103年5月15日行政院院會聽取「推動自行車道建設與服務產業整合方案」後指示,預計在104年底完成全臺自行車道系統的軟硬體建設及相關法令配套。環保署表示,該署在這個方案中負責自行車道資訊系統蒐集與建置工作,將積極辦理。

        環保署表示,為提供國人更便利的自行車路網導航資訊,該署已於100年建置完成第一套全國「自行車路網地理資訊系統」,截至目前已有近30萬人藉由此系統規劃相關自行車旅遊行程,並於臉書中按「讚」,除達到低碳休閒旅遊的環保效益外,亦達成總統環境政策主要十大主張-「建構綠色路網、推廣低碳運輸的目的」。

        環保署指出, 為減少空氣污染, 鼓勵全民使用無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車, 作為都會區內上班、上學及購物等替代運輸工具, 並於自行車道兩旁植樹綠化, 該署自87年起至99年間共完成約293公里自行車道設置工作。另自99年起再依據行政院推動自行車道部會分工權責, 該署負責自行車道資訊系統蒐集與建置工作, 旋利用Google Earth軟體彙整(軌跡/照片/文字紀錄)製成地理資訊系統(GIS)格式, 於100年6月份推出「自行車路網地理資訊系統」(網址:http://www.epa-bike.tw/), 截至目前已整合全國4,300公里自行車道資訊(詳見附表及附圖), 同時將自行車租賃、維修站、廁所、休憩站、綠色商店、電動車充電站、捷運、醫療院所、環保設施、濕地、再生傢俱展示中心及資源回收場等設施加入該系統, 並連結至臉書平台, 提供民眾於規劃單車自助旅程相關的交通及休閒資訊, 使自行車自助旅行更為舒適及便利。

        環保署表示,為提供民眾最新最正確的自行車路網資訊,該署每年整合更新自行車路網最新資訊,並藉由實地調查了解自行車道路況,據以協調相關單位排除斷路、路障或相關缺失,確保自行車路網資訊的正確性,未來除持續對系統更新維護外,並增加其使用功能,使民眾更能便捷的運用。環保署呼籲,愛好自行車騎乘的民眾可利用該系統提供手機下載版及電腦影音版操作說明,來規劃交通、旅遊行程,達到既能休閒旅遊又節能減碳的目的。

東部地區「容器販賣業與連鎖速食店業資源回收法規說明會」起跑囉!

        為輔導東部販賣業者依規定設置資源回收設施,提供民眾便利的回收管道,環保署將於103年5月23日及30日分別於花蓮及台東召開資源回收法規宣導說明會,對象為應設置資源回收設施的容器販賣業與連鎖速食店業。欲參加的業者可至環保署資源回收網(http://recycle.epa.gov.tw/)「活動連結」報名。

        環保署說明,目前依法應設置廢容器資源回收設施的業者,共有量販店業、超級市場業、連鎖便利商店業、連鎖清潔及化妝品零售業、交通場站便利商店業、汽機車加油站、汽機車加油站包裝飲料販賣業、連鎖飲料店業、飲料自動販賣機業及連鎖速食店業等10類業者。業者應依規定設置資源回收標示與資源回收筒,並將回收物妥善貯存與回收清除。

        說明會除詳述應設置資源回收設施之相關法規,亦將說明相關稽查作業流程及業者違反法規之罰則,以避免業者不慎觸法,歡迎相關業者踴躍報名參加。若對本說明會有任何疑問,可電洽環保署回收基管會顏小姐,聯絡電話:02-2370-5888分機3314,或洽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劉小姐,聯絡電話:02-2784-4188分機410。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媽咪!我的孝心一多三少沒有過度包裝

        每年母親節應該是所有母親都會感到開心的日子,但今年的母親節卻讓王媽媽感到困擾。雖然收到的巧克力及化妝品禮盒既華麗又漂亮,但在丟棄時,卻占了垃圾袋不少空間,其實這是一個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為此,環保署呼籲消費者應選購一多三少-產品份量多、包裝材料少、種類少、印刷少的母親節禮物來表達孝心,不要讓最真摯的心意,被外在包裝給忽略了。

        環保署表示,「限制產品過度包裝」政策自民國95年起開始推動,分為兩階段管制糕餅禮盒、化粧品禮盒、酒禮盒、加工食品禮盒及電腦程式著作光碟等5類產品的包裝層數及體積。為了檢視市售母親節禮盒包裝情形,環保署每年都會在重要節慶期間加強指定產品稽查工作,今年度共稽查7,079件產品,疑似不合格產品件數僅19件,可見相關業者在環保署多年的努力下,市售母親節禮品的產品過度包裝比例,已有顯著下降。

        環保署提醒,業者應審慎檢視本身產品,若產品有過度包裝情形,其製造、輸入業者將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而業者除應注重其環境責任外,也應適時教育消費者重視禮盒的「內在」,並與消費者共同做起,掌握一多三少-產品份量多、包裝材料少、種類少、印刷少的原則,減少一分包裝,多一分母親節的溫馨。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全球減碳積極研議碳捕存 環保署關切安全技術發展

        面對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世界各國無不積極尋求各種減碳機會, 其中碳捕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以下簡稱CCS)在國際能源總署(IEA)評估下, 於2050年對全球可達到14-17%的溫室氣體減量貢獻。為瞭解國際間最新CCS發展趨勢, 掌握其可能之環境影響及是否誘發地震與洩露風險, 以推動安全的碳封存技術發展, 環保署訂於今(103)年5月19日假臺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辦「2014年碳捕存環境影響評估暨風險管理國際研討會」, 邀請來自IEA、全球CCS協會(GCCSI)、日本、英國、荷蘭及我國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及與談交流, 歡迎相關單位、產學機構及各界人士免費報名參加(報名網址為:http://ccs.gov2.tw/content/2014IC-0519)。

        CCS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最新公布的第5次評估報告(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中, 與再生能源等均被定位為低碳能源供應技術, 為降低能源供應業之溫室氣體排放措施之ㄧ。環保署表示, 不論是在因應氣候變遷或確保能源安全上, CCS於未來將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國際間許多國家包括美國、澳洲、英國、日本及荷蘭等皆已進行潛能評估及推展示範計畫。IEA 2013年CCS技術路線圖報告中提出, 安全的碳封存技術已被證實, 惟需經由充分的溝通與瞭解, 並促進跨國間的合作, 才能使CCS技術更為成功。而全球CCS協會(GCCSI)2014年發布CCS全球趨勢報告指出, 全球CCS示範場址將是未來技術提升與降低成本的關鍵。因此, 包括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均已積極投入CCS研究與推動試驗計畫。

        環保署於今年4月14日宣布成立「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為強化臺灣與國際間的環保合作交流,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IEA CCS單位主管Mr. Juho Lipponen、全球CCS協會(GCCSI) 美洲區總經理Dr. Victor K. Der、亞太區總經理Ms. Clare Penrose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胡耀祖代理所長等, 分別針對全球CCS發展趨勢、美國及臺灣CCS推動策略進行專題演講, 並邀請到日本CCS調查公司(JCCS)技術部阿部正憲部長分享北海道苫小牧示範計畫推動經驗, 以及荷蘭專家Dr. Joris M. Koornneef、英國學者Dr. James Verdon針對國際CCS環境影響評估與封存監測技術進行資訊分享。透過邀集國際專家經驗分享, 可為國內關心CCS安全發展人士帶來新的觀點與見解, 環保署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環署公布污染違規樣態

        污染違規知多少?根據環保署統計,最近5年環保稽查合計923萬6千件,告發處分116萬1千件,裁處罰鍰金額達56億4千萬元。民眾違規樣態以違反一般廢棄物及移動污染源的規定最多;以企業為主的違規案件有6萬9千多件,罰鍰金額38億2千萬元,情節重大的,甚至遭處停工、人員被判刑。而多數企業違規是肇因於內部管理不當、便宜行事,環保署籲請企業應建立自主管理制度,才是減少違規機會及經濟損失之王道。

        環保署督察發現,違反環評法與水污法的違規樣態有很多是企業管理問題引起的,例如未於規定期限提送改善完成報告、監測報告、環境調查報告或因應對策,未依環評承諾的項目、頻率、地點執行環境監測計畫,未申請取得廢污水排放、貯留或稀釋廢水許可,未依規定檢測、申報或申報不實,未定期檢視校正自動監測系統,遇到異常狀況未報備和立即採緊急應變措施等,企業如能透過內部自主檢視管理,這些違規多可避免。

        環保署表示,保護我們的環境,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社會大眾都是互助合作的夥伴。企業加強環保自主管理效能,不僅可使產生的廢污排放符合環保規定,同時可以達到減廢、節能減碳、永續經營的目標,營造環保形象兼顧企業發展。環保署籲請企業一起努力,共同創造經濟發展並改善環境品質。

澎湖最美沙灘所興建之人工設施已全數拆除

        5月11日媒體報導「嵵裡澎湖灣休閒渡假中心」(又名:澎湖灣海上樂園渡假飯店)於澎湖最美的嵵裡沙灘大興土木,準備蓋渡假村,環保署會同澎湖縣環保局於5月12日立即派員前往現場查核,確認澎湖縣政府已依據建築法規命業者停工,並將沙灘圍築之圍牆全數拆除完畢,現場已無任何人工建築物,確保當地海岸環境不受破壞。

        環保署表示,各種營建工程涉及空氣污染防制法、水污染防治法、廢棄物清理法及環境影響評估法等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本次派員係查核是否已造成環境污染,避免污染範圍持續擴大。本案在當地民眾熱心關懷環境事務、媒體忠實報導及澎湖縣政府處理等共同努力下,讓這起環境破壞案件能迅速遏止,不使環境持續惡化。

        由於本案係申請一般觀光旅館, 面積約為2.6公頃, 依據發展觀光條例之規定, 由交通部觀光局核發籌設許可, 本案於92年取得觀光局核發之籌設許可, 98年變更籌設許可, 依據當時環保署所訂之「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 本案無須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但99年3月環保署修正相關法規, 規定位於國家風景區開發面積超過1公頃之旅館開發必須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依據觀光局籌設許可文件顯示, 本開發案必須在取得籌設許可後2年內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建造執照並依法興建, 但有正當事由者, 必須報觀光局予以展期, 因此環保署將進一步查明觀光局所核發之籌設許可目前是否有效, 或是99年之後有無重新核發許可, 如果是這種情況, 本案就必須先行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環保署持續執行高噪音車輛稽查大執法 以遏止改裝排氣管擾寧

        改裝汽機車排氣管的車主要留意了, 環保署自今(103)年5月起持續結合警察機關及監理機關加強取締高噪音改裝車輛, 以遏止擾寧情形發生(見附圖1及圖2)。環保署表示, 去(102)年全國共執行高噪音車輛稽查377場次, 攔檢(查) 1萬7,599輛次, 其中經檢視明顯改裝且音量大的有1,459輛次, 經檢測不合格告發666輛次, 占46%, 顯示高噪音車輛多屬改裝且從外部聽力辨別即可使其無所遁形, 故今年除持續強化聯合稽查外, 並協調交通主管機關採取遏止高速行駛措施及研究透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APP)檢舉蒐證高噪音車輛的可行性。

        環保署指出,今年預估稽查400場次,攔檢(查)可達2萬輛次,且主要強化作為包括:在高噪音車出沒重點路段進行聯合稽查、在汽機車改裝店周邊加強巡查、建置警察機關網路通報系統,再由各地方環保局直接通知車主限期到檢及加強校園教育宣導(傳),以端正青少年及學生維護環境安寧觀念,期盼藉由上述作為導正社會風氣,減少車輛排氣管改裝擾寧問題,提升國人生活環境品質。

        環保署表示, 依噪音管制法第26條規定, 經測量後超過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 可處車輛所有人或使用人新臺幣1,800元以上新臺幣3,600元以下罰鍰, 並通知限期改善, 屆期仍未改善者按次處罰, 至符合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為止。另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亦規定, 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拆除消音器, 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噪音情形者, 處新臺幣6,000元以上新臺幣2萬4,000元以下罰鍰, 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一般而言, 環警監聯合稽查現場執法人員會依其違反情形, 擇一從重處分。因此, 環保署呼籲並提醒車主, 勿任意改裝車輛或高速行駛製造噪音擾寧, 以維護民眾生活環境安寧。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環保署表揚10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業務績優縣市!

        環保署於5月9日在臺南市辦理「102年度地方環保機關土壤及地下水績效考評頒獎典禮暨場址觀摩」,由張子敬副署長親自頒發共11個獎項,表揚102年度再土壤及地下水業務執行上表現優良之地方環保機關。

        10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績效考評方式,係將全國22個縣市分為三組評比,共取11名績效優良之環保局,分別評予特優或優等,頒給獎座及團體獎勵金,以激勵獲獎環保局保持優良成績,同時也鼓勵未獲獎的地方環保局以表現優良之縣市為借鏡,檢討可加強過去忽略之處,來年爭取更好成績。臺南市、桃園縣、新竹縣及基隆市獲得特優之評比,而獲優等評比之縣市則為新北市、高雄市、彰化縣、臺北市、宜蘭縣、嘉義市及花蓮縣。

        特優之臺南市藉由建立污染風險地圖、採取場址分級管理策略, 以及積極輔導列管場址持續改善之作法, 在場址管理上獲得顯著績效。桃園縣為國內列管場址總數、工廠數及農地筆數最高之縣市, 在農地污染上積極管理獲得農民滿意回應, 在工業區污染追蹤導入環境法醫輔助釐清污染行為人以及維持加油站分級管理之創新作為等均值得學習。新竹縣在同組縣市中為唯一污染場址類型以加油站、工廠及非法棄置場址為主, 管理工作相對複雜及困難, 卻能有效輔導場址解除列管, 並規劃建置高污染潛勢區預警系統, 實為可貴。基隆市因地形因素污染預防及管理相對困難, 仍積極主動調查及輔導, 並進行底泥品質調查作為, 階段成效良好且主動作為值得嘉許。

        為增加環保機關間的經驗交流,在頒獎典禮當日上午特別安排於臺南市中石化安順廠污染場址進行觀摩。該場址為國內第一個引進國外底泥濕挖技術整治底泥的案例,配合濕處理及熱處理兩種方式,逐步去除廠區內受到汞、五氯酚及戴奧辛污染的土壤和底泥,除成效顯著外,該場址也充分利用廠區內原有資源與特色成立環境教育場所,傳達土地與人之間如何緊密聯繫,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作法值得各界借鏡參考。

        環保署表示,去年度各地方環保機關在土壤及地下水管理成效上,均展現優異成果,不但持本努力達成各項工作目標外,也能充分掌握地方特色,研訂創新作為,而對於土壤及地下水人員素質的培養上,也較以往重視,相信有助於我國土壤地下水領域工作的發展,值得鼓勵。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環保署發布細懸浮微粒(PM2.5)自動監測數據校正方式

        細懸浮微粒(PM2.5)容易經由呼吸作用深入體肺部,造成人體健康影響,環保署相當重視。為能即時發布準確的細懸浮微粒測值資訊,供國人參考及敏感族群之預警因應,環保署發展建立該測值資訊校正方式,並自即日起逐小時發布校正後的細懸浮微粒測值。

        細懸浮微粒的監測方法複雜,可分為手動監測與自動監測。由於監測儀器、操作原理及採樣頻率不同,二者監測數據會有系統性的差異,通常需要經過比對及統計分析後,適度轉換校正,才能掌握一致性的數據。目前我國空氣品質標準針對細懸浮微粒監測,律定以手動監測為標準方法。

        一般而言,細懸浮微粒手動監測之作業過程嚴謹,其數據較具代表性,但需耗時20天才能得到測值,故欠缺時效性。環保署目前在全國76個測站亦同步執行細懸浮微粒自動監測,可以每小時得到測值,並即時公布,提供預警功用。

        環保署表示,為了使自動監測與手動監測的測值趨於一致,參考美國環保署的作法,以102年全年30站手動測站與自動測站的監測數據,運用比對及統計分析方法,建立細懸浮微粒自動監測與手動監測數據的校正機制,自即日起發布經校正後的自動監測數據,以提供更正確的資訊。

        環保署指出,校正後的細懸浮微粒即時小時數據將展示於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http://taqm.epa.gov.tw),並回溯校正至今(103)年1月監測數據。除了校正因監測方法所產生的系統性差異外,因每一測站所在之地點空氣中的溫、濕度不同亦是考量的校正因子,因此,依此校正機制每一測站所使用的關係式各有不同,且未來將依校正原則按年調整各測站關係式,校正原則、校正方式,以及今年全國各測站的關係式,亦可於該署網站查詢下載。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政府監督,業者自發,「油事」無恐—攜手共同保護地下環境資源

        環保署於6日舉辦「加油站污染調查整治及預防管理研討會及成果展」,除發表歷年執行全國加油站污染調查與污染防治的成果外,另邀集國內14家廠商進行設攤展覽,提供加油站業者關心的產業資訊與政策規劃,同時展現加油站在土壤及地下水預防管理及整治技術之領先,進而強化國內加油站自主管理,提升國人對於環境保護的觀念,落實綠色家園的實現。

        環保署表示,台灣關注加油站污染防治多年,從早期偏向工安層面之管理手段,轉變為污染預防與自主管理並重的思維模式方向。環保署推動加油站污染預防與地下環境調查工作十年有成,除了應用新穎調查技術掌握加油站地下環境污染潛勢外,同時引進國外先進專業技術,積極改善並提升加油站污染整治及預防管理,大幅降低加油站污染地下環境機會、確實保護土壤及地下水資源,亦累積豐富的工程技術經驗與行政管理系統。透過此次活動,吸引更多國人及專業單位了解加油站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替國人守護安全且健康的居住環境。

        值得一提, 除了參與本次研討會來賓座無虛席外, 同時展覽會場吸引超過約400人次參觀, 現場參觀民眾川流不息、絡繹不絕, 場面相當盛大。而展覽場中三大主題區各富有特色, 第一區塊由環保署呈現十年豐碩執行成果與未來展望, 亦搭配展出加油站許多相關防污設備及監測儀器、現場查核輔助行動裝置、艾可系列加油站之旅3D動畫影片、加油站雷射掃描數位典藏及實境展示等新穎先進技術, 充分展現環保署走在技術尖端, 引領潮流的用心努力;第二區塊則有學術界與業界分別發表許多相關學術研究及現場技術成果, 層面涉及加油站污染預防及管理、污染改善等多元層面的海報論文;第三區塊廠商推廣新穎設備、相關試劑、藥劑、調查及整治技術等, 並提供民眾及加油業者諮詢管道, 實為一場辦的相當有聲有色的活動。

環保署完成建置「清除處理機構服務管理資訊系統」,邁向清除處理機構E化管理新紀元

        行政院環保署為提供清除、處理機構專屬之服務網站,並提升使用者更優質便利之查詢服務,及促使環保機關更有效管理轄內的清除、處理機構,自101年起著手規劃建置「清除處理機構服務管理資訊系統」(網址: http://wcds.epa.gov.tw/),目前已完成系統功能建置,訂於103年5月1日正式啟用。並已要求各地方環保局輔導轄內清除機構及處理機構上網登錄,並落實管理。

        本系統功能共分為「公開資訊」、「許可申請」、「許可審查」、「申報作業」、「稽查查核」、「資訊查詢」、「統計分析」、「資料維護」等八大功能,系統正式上線後之預期成效說明如下:

        1.資訊分享,便捷服務與管理

        產源事業及一般民眾,可透過本系統查詢全國合格清除、處理機構名單及最新法規修正情形;清除、處理機構,可於系統掌握各項管理新知,及會議訊息,並可橫向連結至相關系統進行廢棄物流向申報;環保機關可依權責分工,進行相關稽查管制工作。

        2.經驗交流,互動溝通

        本系統提供環保機關針對轄內績優事業進行表揚,使產源事業及民眾可於線上查詢清除處理機構之優良事蹟,並提供清除處理機構透過系統功能,與環保機關人員進行問題反應與意見回覆,有利雙方的橫向聯繫。

        3.線上申請,全面e化

        清除、處理機構可藉由本系統執行清除、處理許可證之申請、變更、展延等作業,環保機關於收到申請案後,亦可藉由本系統進行後續許可審查及證書核發作業,達到全面e化管理之目標(本功能預計於103年9月啟用)。

        此外,環保署表示,目前全國清除機構3,602家,處理機構168家,未來可結合本系統功能之進一步強化,建立處理機構即時監督機制,遏止非法棄置之發生。

        環保署完成建置「清除處理機構服務管理資訊系統」,邁向清除處理機構E化管理新紀元 from epaslideshare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環保署預告修正「毒性化學物質標示及物質安全資料表管理辦法」

        依102年12月11日修正公布之「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以下簡稱本法),並因應國際化學物質標示及分類規定,環保署預告修正「毒性化學物質標示及物質安全資料表管理辦法」,本次修正幅度不大,主要是回歸國際用語,將「物質安全資料表」改為「安全資料表」。

        本次修正重點包括:

        一、將法規名稱「毒性化學物質標示及物質安全資料表管理辦法」修正為「毒性化學物質標示及安全資料表管理辦法」。

        二、配合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17條第2項之內容及聯合國化學品全球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簡稱GHS),將本辦法中之「物質安全資料表」修正為「安全資料表」。

        三、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5030分類及標示系列分類,已明定具物理性危害或健康危害之化學物質者,應依規定標示,刪除原辦法中附表一,回歸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規定。

        環保署表示,本次預告相關資料詳細內容請先參閱環保署環保新聞專區下載附加檔案(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index.asp)或於預告日起3日後詳載於該署網站(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法規命令草案預告區」網頁,民眾可逕自上網參閱,對於預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歡迎於本預告刊登公告之日起14日內陳述意見(Email:ylren@epa.gov.tw)。

持有效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者 已破萬人

        為培養及提升國民的環境素養,已妥善建置「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網」供各界使用,並舉辦「103年度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推廣計畫」,以鼓勵全民充分運用學習資源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活動已於103年3月1日起正式開跑,至今短短2個多月時間,持有效護照者已突破1萬人,顯示相當多民眾響應並漸漸的在生活中落實環境教育。

        所謂「有效護照獎」是指在「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網」註冊終身學習護照成功,並點選同意參與抽獎活動且已完成1小時環境教育者,就可以參與有效護照獎的抽獎活動。分成4個等級,當有效護照人數累積達1萬人、5萬人、10萬人及20萬人時,將於到達門檻人數後15天內,由環保署公開抽出得獎者,發送獎勵金。

        環保署表示辦這個活動是希望民眾在取得有效護照後,可藉由本署建置之「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網」,瀏覽及參與各開課單位所開設之課程(活動)或於「數位學習」專區獲取環境教育時數,以不同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戶外學習等方式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首次,「有效護照獎」的抽獎活動,採全程公開,以電腦隨機抽取方式,抽出幸運得主共50名,每名可獲得獎勵金2,000元,相關得獎名單將公布於「環境教育終身學習網」。

        您還沒申請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嗎?請趕快至「環境教育終身學習護照」(http://elearn.epa.gov.tw/epp/index.html)活動網站瞭解詳情,越早申請成為有效護照者,可參與抽獎次數越多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