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資源回收,節能減碳」-2013媽祖遶境 臺灣乾淨

        環保署將結合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辦理「2013媽祖遶境 臺灣乾淨」資源回收宣導活動,為了鼓勵民眾落實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環保署和各環保局也準備了豐富的環保宣導品供民眾以廢電池、廢水銀體溫計或廢光碟片兌換。

        「媽祖遶境」是臺灣重要宗教活動之一,其中以途經4縣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歷時9天8夜(2013年為4月5日至4月14日),沿途跋涉280餘公里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規模最為盛大,參與之中外人士多達數十萬人。因應遶境活動產生龐大垃圾量的處理,該署自2008年起以「媽祖遶境臺灣乾淨」為主題,實地結合垃圾分類、資源回收進行宣導,今年也同樣不缺席。

        民眾只要收集廢乾電池40顆或鈕釦型電池20顆,即可至臺中市大甲文昌祠、清水朝興宮、沙鹿青山宮、龍井區公所及大肚天和宮兌換媽祖環保竹扇、環保餐具組等。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及嘉義縣4縣市環保局也準備了環保清潔用品、兩用LED燈及環保杯具等宣導品,於遶境沿途設置21處資源回收物兌換站供民眾兌換,有關各縣市資源回收兌換時間及地點等詳情,可查詢環保署資源回收網(http://recycle.epa.gov.tw)或逕洽環保署資源回收專線0800-085-717詢問。

        環保署表示,101年遶境期間共產生資源回收物42公噸,預計在大家的努力下,今年的資源回收量能較101年度成長10%,達46公噸以上。該署呼籲民眾除了帶著虔誠的心參與遶境外,也要身體力行資源回收愛護環境,讓媽祖在遶境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民眾的環保意識。

        有關本活動相關訊息,可查詢環保署資源回收網(http://recycle.epa.gov.tw)或逕洽環保署資源回收專線0800-085-717詢問,亦可查詢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等環保局網站,歡迎大家一起做環保。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清明祭祖不燒金 清新空氣好環保

        清明節即將到來,民眾依照傳統祭祖習俗,常會燃燒大量的紙錢及香枝,但焚燒紙錢及香枝排放的空氣污染物,容易影響鄰近居住品質,稍有不慎,更會釀成火災。因此,環保署呼籲民眾可以選擇更先進環保的祭拜方式,給自己一個乾淨清新的居住環境。

        環保署表示, 民眾於掃墓時應儘量避免露天焚燒紙錢, 並應將墓園周圍的雜草、易燃物集中做適當的處理, 以免造成紙錢燃燒時的灰燼波及到雜草而引發大火。因此, 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地方政府會持續舉辦不燒紙錢的宣導活動及辦理紙錢集中焚燒服務, 如新北市政府推出金紙集中焚燒送好禮活動, 區公所在服務站提供好禮, 送給響應紙錢集中焚燒的民眾;花蓮縣政府免費提供3萬3千份祭祀供品(包括鮮花、毛巾、香、環保金紙、礦泉水), 做為民眾祭祖之用, 祭祀後送到回收箱再統一集中焚燒;以及臺南市政府結合社會局認證的8個社福公益團體, 在12處納骨塔或公墓, 推出紙錢減量-功德代金攤位, 讓民眾捐贈功德金, 取得功德狀代替紙錢, 敬告先人並將功德迴向先人;此外, 各直轄市、縣(市)當地公墓及靈骨塔, 也提供民眾紙錢集中焚燒服務, 民眾可多加利用, 將紙錢統一集中給專人處理, 就可減少造成空氣污染(相關活動及聯絡資訊如附件)。

        環保署特別呼籲民眾,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民俗節日,本意味著一種尊重生命的儀式,其內涵在於向已故的親友、先祖表達緬懷思念與敬意,誠心敬意最為重要;一束鮮花、一個鞠躬,就足以表達對先人慎終追遠之意,如果一定要焚燒金銀紙錢,也請與當地環保局聯絡,將金銀紙錢集中送到有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的焚化爐進行集中焚燒處理,以減少空氣污染,共同維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品質。

栽植適當樹種提升工業區空氣品質-環保署發表研究成果

        環保署表示, 為篩選傳統工業區常見空氣污染物的適合樹種, 該署特與學術研究機構合作, 在石化及鋼鐵集中的工業區周界及主要幹道進行實地樹種現況普查, 以健康指數篩選優勢樹種, 並與實驗室之樹種淨化空氣污染物的實驗數據比對驗證, 篩選出適合石化及鋼鐵工業區淨化空氣污染物的樹種。結果顯示, 適合石化工業區的樹種有台灣櫸、黃連木、水黃皮、小葉欖仁、檸檬桉、小葉南洋杉、茄冬、檉柳、白水木及榕樹等;適合鋼鐵工業區的樹種有尾葉桉、檉柳、海棗、白水木、小葉南洋杉、榕樹等(附件1)。未來於工業區進行綠化植栽以及環境影響評估新開發行為時, 該署建議業者於隔離綠帶以及綠化植栽可選擇這些適合的樹種, 該署也會將相關資訊登錄於環保署網站, 供民眾參考。

        石化及鋼鐵工業是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在製程中易產生空氣污染物,石化工業主要污染物為揮發性有機物氣體,鋼鐵工業主要污染依製程分成三大類:一般煉鋼廠以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氟化氫、懸浮微粒為主,電弧爐廠與集塵灰廠主要為懸浮微粒及戴奧辛。環保署說,環保單位及產業界雖然致力於排放標準加嚴及污染物減量,但在排放於大氣中的空氣污染物,如能藉由植物最自然又節能的淨化特性,將可進一步達到淨化空氣與美化環境的目的。

        環保署表示, 針對現地樹木健康狀況, 係依植株地上部有無病徵、落葉、黃化、褐化、萎凋及葉片褐化百分比, 健康指數分0至5等級, 等級愈高表示愈健康(附件2)。經由現場調查發現上述2類廠區之樹木健康指數為2至4等級, 顯見仍有進行樹木補植或更換樹種的空間。其次, 將現場篩選出的優勢樹種, 與實驗室利用枝葉圍封箱、熏氣箱(附件3)量測數據交叉驗證, 結果顯示, 若以空氣污染物種類來考量適合種植的樹種, 二氧化硫濃度較高之場所, 建議選用小葉南洋杉、木麻黃、台灣櫸、海棗及檉柳等;淨化氮氧化物的建議樹種為檉柳、台灣櫸、黃連木、木麻黃及檸檬桉等;淨化乙烯建議選用台灣櫸、黃連木、茄冬及小葉欖仁;淨化甲苯可選用水黃皮、海棗、木麻黃、黃連木及茄冬;淨化臭氧可選用黃連木、白水木、檉柳、欖仁及榕樹等;而淨化氟化氫則可選用小葉欖仁、榕樹、檉柳及台灣櫸等(附件4)。

        環保署表示,上述建議樹種係依植物淨化空氣污染物能力為主,未來執行植樹相關單位,可以綜合考量栽植地環境現況,並結合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等因素,以使植樹達到最大效益。植樹是一項無悔的政策,該署未來將持續進行相關調查研究,建立更完整之資料庫,並加強推動不同污染源,需慎選適合的樹種,減碳與淨化空氣的效果將會更好,讓我們共同為環境盡一分心力。

環保署呼籲民眾乾旱期間特別注意飲用水安全衛生

        臺灣今年春雨降得少,水情緊繃,部分地區已實施限水,環保署提醒民眾注意飲用水安全衛生,最好經煮沸後飲用,同時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水,儲水時應加蓋且不宜超過二天,避免污染。

        環保署為確保民眾飲用水安全,已要求各地方環境保護機關加強自來水、簡易自來水等水質、水源水質抽驗及包裝、盛裝飲用水水源水質抽驗工作;針對水位偏低或進行清淤工作的水庫,加強該淨水場清水水質檢驗工作,以保障民眾飲用水安全。

        此外,環保署呼籲,在缺水時期民眾飲用水應注意下列各點以確保安全:一、不要飲用來源不明的水,取用山泉水、井水以洗滌為主,如果要飲用必須煮沸殺菌。二、民眾如須購買包裝飲用水,請留意其食品衛生標示。三、民眾如有儲水習慣,在儲水時應加蓋,避免二次污染,並不要貯存過久(不宜超過二天)。四、飲用水應煮沸後再飲用,以確保飲用水的安全。

        環保署表示,乾旱期間自來水事業單位也都已採取應變措施,加強淨水處理效率及消毒作業,確保水質安全,民眾如有任何飲用水問題可直接洽詢各地自來水單位或環保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