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到再生家具展售場來趟尋寶之旅

新聞圖片
        來來來!好康報你知!各地環保機關推出的再生家具、腳踏車價廉物美,希望民眾能去走訪,帶回家使用。104年有5萬人次作這樣的體驗,帶回3萬多件、價值2千多萬元的再生家具、腳踏車。相當於減少砍伐3萬棵樹,貢獻的減碳量約4萬公噸;修復的腳踏車首尾相連達3公里長,可圍繞標準田徑場的跑道8圈。

        環保署表示,環保機關回收的廢棄家具,經過消毒、清洗、刨光、重組與巧手設計,可創造出各式新穎美觀便宜實用的家具。經整理後不少珍品重現光采,如樟木菜櫥、花梨木衣櫥,稀有的肖楠木餐桌等古董家具、名牌絕版腳踏車,吸引愛好者競價收藏。尤其在師傅發揮創意重組廢料,許多作品令人驚嘆巧奪天工又實用。除了將再生家具、腳踏車便宜販售之外,也媒合社福機關等公益平台,免費或優惠提供弱勢民眾和團體,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公益,104年就有近5千件物品捐贈弱勢團體或低收入戶。

        環保署協助地方設置及地方與民間合作的展場有28處,提供各種再生製品,從杯墊、筆筒、板凳到桌椅櫥櫃,以至沙發、床鋪等,以市價的2到3成優惠民眾。亦配合開學或歲末除舊佈新,舉辦特定物品拍賣,有的甚至以1元起標,吸引民眾。有興趣的民眾,可上各地環保局網站留意相關訊息(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可連結地方環保機關網站),再來趟展場尋寶之旅,保證買到賺到,不會空手而回。部分展示場也通過環境教育場所認證,提供學習、手作課程,歡迎各界多加運用。

        使用再生家具、腳踏車顧荷包,也深具資源永續利用及環境教育意義。環保署呼籲民眾,除了要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若有家中不要的廢家具,請與當地清潔隊聯繫,依照約定的方式、時間、地點來載走。春節快到了,也請民眾提早進行大掃除,並多多利用電話預約登記大型垃圾的清運服務。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減廢三招過新年 採買年貨也力行

新聞圖片
        年節將至,環保署提醒民眾,在新年採購、年貨試吃、享受年節大餐的同時,記得運用生活減廢三招「自備、重複、少用」,由自身做起自備環保袋及環保餐具並重複使用,改變過去對一次用產品的依賴,並呼籲民眾不要購買過度包裝的年節禮品,減少過度包裝的浪費,一起過個安全衛生又環保的新年。

        年節將至,環保署請大家將生活減廢三招融入新年生活,並期望一整年也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力行!第一招「自備」,自備可以重複使用的環保產品,例如自備環保筷,兼顧食安衛生又環保。市面上也有許多方便、實用、好攜帶的環保餐具或環保袋,許多業者推出折疊式的環保杯或環保袋等,例如8 oz(約250 毫升)的環保杯折疊後厚度不到2公分,面積約名片大小,重量不到30克,隨身攜帶也輕鬆。此外,許多業者也紛紛響應源頭減量的理念,提供優惠給自備環保袋或環保餐具的民眾,例如遠東百貨及SOGO百貨的city'super超市推出消費不索取塑膠或紙提袋累積點數可兌換消費抵用卷!

        第二招「重複」,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每重複使用環保袋或環保餐具一次,就可以減少一個一次用產品,同時也減少環境負擔及排碳量。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結合家樂福等賣場業者共同推動reBAG,民眾可將家中的環保袋和紙袋交給環保局循線資源回收車或送交環保局,由清潔隊清理後送交指定賣場門市,民眾如購物時忘記攜帶購物袋,可以免費借用環保袋,而不用花錢買一次用購物袋。環保署期望可以有更多的縣市政府及業者加入,促使家中閒置的環保袋可以妥善被使用。此外,臺北市政府推出環保二次袋,結合購物袋與專用垃圾袋;新北市政府陸續推出結合賣場購物袋與專用垃圾袋的環保兩用袋及萬用袋,及將包裝袋、購物袋與專用垃圾袋合而為一的蒲公英萬用袋,都可減少一次用塑膠袋的用量。

        第三招「少用」,提醒民眾在拿取購物用塑膠袋、免洗筷、吸管等一次用產品之前,請再思考一下,是否真的需要使用?例如,購買手搖飲料如果徒手拿,就能減少一個塑膠提袋;帶回家吃的食物如果能用家中的餐具,就能減少一些免洗餐具;沒有需要的,減少索取就能減少浪費。

        環保署呼籲民眾,請將生活減廢三招從新年開始延續一整年。新年採購及年貨試吃時,試喝自備杯子,試吃自備餐具,購物自備購物袋,一趟採買可以減少許多一次用產品喔,力行環保或許還可以得到商家提供的優惠措施,一舉二得。環保署也籲請企業、商家一起響應,不主動提供一次用物品,或給予自備環保產品的民眾享有優惠,也可以吸引民眾前往消費,創造雙贏!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環保署補助高雄市愛河支流民生大排污水截流工程動土

新聞圖片
        環保署補助高雄市政府辦理愛河支流民生大排等雨水箱涵之污水截流工程,今(6)日動土,該工程經費新臺幣4,983萬元,環保署補助3,238萬9,500元,完工後預計可截流4,811公噸/日污水,改善民生大排因生活污水排入發生惡臭之情形。

        民生大排水體,因位於市中心地區,商業、餐飲業蓬勃發展且居住人口密度高,部分家戶污水尚未完成用戶接管,污水經由雨水溝排入大排,水體流速緩慢污染嚴重,大排堤岸兩側氣味逸散為民眾所詬病,對愛河整治成效大打折扣。為削減民生大排污染量,環保署104年10月核定「高雄市愛河支流民生大排等雨水箱涵之污水截流工程」,將於民生大排箱涵段及明渠段銜接處設置橡皮壩,截流民生大排於自立二路上游集水範圍之晴天污水,並於流入民生大排明渠段之13處排水溝設置截流設施,合計每日可截流處理4,811公噸污染排水,導入既設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處理,預計每日污染削減量生化需氧量(BOD)約44公斤及氨氮(NH3-N)約31公斤,可大幅改善愛河部分河段水質及臭味問題。

        環保署表示,近年來全力支持高雄市政府投入愛河污染整治工作,已補助高雄市政府辦理完成愛河上游檨仔林埤水質改善工程、九番埤人工濕地及微笑公園礫間改善設施,對愛河上游水質有相當大的改善效益,並且讓檨仔林埤景觀公園成為民眾的親水空間。今日動土工程截流範圍屬愛河下游,該區域雖已完成污水管網及用戶接管工作,惟部分住戶因後巷寬度不足及老舊建築未進行雨污分流,導致無法進行接管工作,仍有家庭污水流入民生大排,透過本工程將有效改善民生大排水質,提供民眾親水空間,並可構築綠水廊道,串聯愛河及中央公園景觀圈。

        環保署表示,乾淨宜人的水體環境,是全民所企盼的,需仰賴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全體民眾之共同參與,共同塑造兼顧生態、生命及生活的親水空間,展現河川的新風貌。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環評分工更清楚、審查更具公信力及效率 環評法施行細則修正上路

新聞圖片
        「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 已於104年7月3日修正通過,其中部分修正條文自105年1月3日起實施,明確訂定中央與地方環評權責,規範環評審查利益迴避原則,並加強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扮演角色,我國未來環評分工將能更清楚、審查更具有公信力及效率。

        環保署表示環評法施行細則此次修正為84年環評法施行以來最大幅度的變革。除修正條文第5條之1、第11條之1及第12條於公告後半年,也就是1月3日施行外,其餘均於發布日起實施。

        本次修正上路後,地方政府為開發單位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主辦機關,而由地方政府辦理環評審查時,地方政府環評審查委員中機關委員應全數迴避,迴避的規定比以往更嚴格,未來地方政府的開發案件,避免外界有機關委員為地方首長政策護航而立場不公的質疑。

        以往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只是扮演類似郵差的角色,將環評書件轉送環保主管機關進行審查,但審查過程中卻有許多爭點並非環保事項例如漁業資源補償、土地徵收之爭議,卻要求環評委員處理,使得環評審查過程冗長且無法聚焦專業審查,同時,考量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為政府之一分子,並肩負政策推動之角色,因此修正現行規定後,未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收到開發單位所送之環評書件,即應釐清非屬環保署所主管之環保法規之爭點,並針對開發行為之政策提出說明及建議,再送環保主管機關進行審查。未來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協力完成環評審查,將能提升環評審查效率。

        另外,本次修正後,在環評的分工上中央及地方的權責將更為明確,除以附表規定外,涉及不同主管機關或開發基地跨越二個直轄市、縣(市)以上之開發行為,由中央主管機關為之。未來漁港、遊艇港、逾30公頃之工業區、國營事業工廠、纜車、位於國家風景區及國家公園範圍內之遊樂區等影響範圍較大或較為複雜之開發案,一律改由中央主管機關進行環評審查;大學、博物館、觀光飯店、醫院、社區及運動場地等影響範圍較小或改善當地民眾生活品質相關之開發案,環評改由地方政府審查,不再有任何灰色地帶,減少分工爭議,共同守護臺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