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環保署預告修正「電動二輪車改裝使用共通電池補助辦法」

        環保署為持續推動電動二輪車共通電池政策及鼓勵業者踴躍改裝使用共通電池,預告修正「電動二輪車改裝使用共通電池補助辦法」第4條,將補助期間延長至104年12月31日止。

        環保署表示,節能減碳議題日益重要,受到各方重視,購買電動二輪車(包括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等低污染車輛的民眾顯著增加,為配合環保署共通規格電池之推動期程及持續鼓勵業者改裝使用共通電池,該署決定將補助電動二輪車業者改裝使用共通電池之時間延長至104年12月31日止,環保署呼籲目前已經改裝完成的業者儘速通過測試取得合格證明,讓更多電動二輪車可以合法上市販售,尚未改裝完成的業者,則儘速完成改裝並送測試,提升使用共通電池電動二輪車車款數量及市占率,以達到改善空氣品質及提高生活品質目的。

        相關資料詳細內容可參閱環保署新聞區之可下載附加檔案(網址: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index.asp)或於預告日起3日後詳載於該署網站(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法規命令草案預告區」網頁,民眾可逕行上網參閱。對於預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歡迎於本預告刊登公告之次日起7日內陳述意見(Email:sllien@epa.gov.tw)。後續將辦理修正草案公聽會及研商會,聽取各界意見。

環保署發表碳足跡計算服務平台及臺英碳標籤合作成果

        環保署為因應國際發展趨勢, 建置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規範之「碳足跡計算服務平台」, 及推動臺英碳標籤相互驗證模式, 於今(28)日假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辦理「我國產品碳足跡計算服務平台成果發表會」, 由該署葉欣誠副署長到場致詞, 並表揚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率先響應完成臺英產品碳足跡標籤合作第1個成功案例, 及表揚台灣晶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太普高精密影像股份有限公司2家民營企業慷慨提供碳足跡係數資料, 共同協助國內企業克服專業技術門檻, 與因應產品碳足跡資訊揭露所衍生之全球性綠色商機, 一同朝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之目標前進。

        為宣示企業社會責任、落實溫室氣體管理承諾及尋找減碳空間,近年來許多國際品牌大廠或大型通路商、量販業者對於其零組件或是商品之採購,皆已陸續要求須揭露產品碳足跡或碳管理等相關資訊。為因應此一潮流趨勢,全球各地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泰國與澳洲等除積極展開碳足跡計算相關標準或準則與政策規劃外,亦已開始紛紛進行生命週期或碳足跡數據資料庫之建置,以協助其國內企業因應產品碳足跡資訊揭露所衍生之全球性綠色商機。

        為落實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 環保署參考國際發展趨勢及我國國情, 發展產品碳足跡標示制度, 自民國99年5月起開放廠商針對企業對消費者類產品(Business to Customer, B to C)申請臺灣碳標籤至今, 已有69家廠商253件產品取得碳標籤使用權;另為使國內碳標籤制度與國際接軌, 於100年開始推動臺英產品碳足跡標籤相互驗證機制, 並於同年9月簽訂臺英合作備忘錄, 經過3年多的努力, 及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率先響應下完成第1個成功案例(茶樹洗髮精), 建立兩國相互驗證模式, 作為後續與其他國家推動互認之基礎, 並藉此協助提升國內廠商外銷產品於英國或歐洲市場之競爭力。

        依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第14067號技術文件(ISO/TS14067)等國際相關主流規範要求, 產品碳足跡之計算須涵蓋整個生命週期階段, 包含原料開採、產品製造、運輸配銷、使用與廢棄等, 且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 尚須相關供應商、合作單位之協同作業, 投入大量人力作業時間, 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碳足跡盤查計算與碳資訊揭露作業。為協助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型態, 克服碳足跡盤查計算的專業與成本門檻, 環保署特建置碳足跡計算服務平台, 透過本土係數資料庫之支援, 提供線上計算、供應商協同合作、簡式報告產出、數據品質評核及申請碳標籤等功能服務。

        「碳足跡計算服務平台」能否符合國內產業型態所需, 及能否廣為所用, 除平台本身的功能外, 尚需大量基礎原物料之本土碳足跡排放係數作支援, 就像一台智慧型手機, 須搭配好用的行動應用程式(App)才能成為受歡迎的智慧型手機。有鑑於此, 環保署已積極進行本土碳足跡排放係數之建置, 並透過跨部會合作, 納入經濟部工業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公部門及國營事業係數資料, 此外, 部分民營公司(如:台灣晶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太普高精密影像股份有限公司等)也於今(103)年秉持著永續企業責任及無私精神, 慷慨提供係數資料, 豐富資料庫內容, 一同朝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之目標前進。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Soil and Groundwater Conference

        Annual Showcase for Soil and Groundwater Protection: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edi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Sites

        Over 600 participants from 17 countries will attend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edi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Sites", according to the press serv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R.O.C. (Taiwan). The conference held on November 26-28, 2014 in 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Nangang Exhibition Hall with more than 60 speeches and 80 academic posters.

        The major contents of the conference include: Innovative Survey Techniques of Soil,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Contaminated Sites; Fat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ollutants of Soil,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Contaminated Sites; Risk Assessment of Soil,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Contaminated Sites; Innovative Remediation Techniques of Soil,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Contaminated Sit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Soil,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Contaminated Sites;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of Soil,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Contaminated Sites; Survey and Remediation of mining pollution of Soil,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Contaminated Sites; and Phytoremediation .

        The Conference is organized by the Taiwan Association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ponsored by the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Fund Management Board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R.O.C.(Taiwan) to celebrate the 14th anniversary of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Act in Taiwan.

專業知識的殿堂,「2014土壤及地下水年度盛會-國際研討會」盛大展開

        環保署在臺北市「臺北市貿中心南港展覽館」舉辦之「2014土壤及地下水年度盛會 –國際研討會」,於本(26)日至28日假南港展覽館5樓504廳盛大展開,來自17個國家近600位參與者,在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頒布14週年之際,一同出席這場國際學術交流盛宴,互相學習最新的管理、調查及整治技術趨勢。

        環保署表示,在我國土壤及地下水相關管制法規的規範下,環保署致力於使受污染的土地能以回復原來的用途,但仍有許多場址因為技術的限制,需要積極辦理整治,正因如此,我國對於符合成本效益的專業技術有極大的需求,環保署除了透過補助方式支持學界創新及研發本土的技術能力,也透過辦理國際研討會及論壇等方式,海納各國先進技術和經驗,這些技術的引進、研究發展的速度與成果,將影響我國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復育的腳步,與保護環境及人民健康的能力。

        本次國際研討會集結世界各國在各領域最新的技術知識,3天的會議共有逾60場次專題演講,同時在南港展覽館4樓N區舉辦之環境展展出超過80篇次的學術論文海報,對求整治技術若渴的國內產、官、學各界而言,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