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打造清新的農產市集-環保署補助西螺果菜市場蔬果運輸車電動化

        環保署於102年7月3日訂定發布「西螺果菜市場電動蔬果運輸車補助辦法」,透過補助農民及攤商新購電動蔬果運輸車或將柴油蔬果運輸車改裝電動化,解決西螺果菜市場長期空氣污染問題,打造無空氣污染低噪音清新的農產市集。

        環保署表示,西螺果菜市場是全國最大蔬果供應站,佔地大約10公頃,供應全台三分之一的蔬果需求,然而該市場內主要以柴油蔬果運輸車作為市場、倉庫及菜園間蔬果運送使用,每日有超過800輛的柴油蔬果運輸車於市場內來回穿梭,產生大量懸浮微粒與一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影響空氣品質及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

        為澈底改善西螺果菜市場的空氣污染問題, 環保署自99年起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國內電動車製造廠商合作, 引進電動蔬果運輸車於市場運行, 歷經2年時間打造10輛電動蔬果運輸車, 並經過數次改良, 以及當地業者的試用, 已能符合使用需求。因此該署進一步訂定發布「西螺果菜市場電動蔬果運輸車補助辦法」, 自即日起至107年底, 補助該市場內約800輛柴油蔬果運輸車新購或改裝為電動車, 並補助每車每月最高3,500元之電池交換費, 最長補助5年至111年底, 預計補助總金額約2.4億元。補助對象包括電動蔬果運輸車營運商及電動蔬果運輸車使用者。其中補助電動蔬果運輸車營運商營運設備至110年底最高補助1,500萬元;補助電動蔬果運輸車使用者購車及改裝至107年底, 購車補助自即日起至104年每輛最高14萬元, 105-107年每輛最高11萬元;改裝補助自即日起至104年每輛最高12萬元, 105-107年每輛最高10萬元;並補助電池交換費用。以鼓勵電動車營運商提出可行之營運方案, 並減低農民及攤商使用電動蔬果運輸車負擔, 達到全面以電動蔬果運輸車取代柴油蔬果運輸車目標。

        環保署表示,透過該車電分離之補助政策,運銷商使用的電動車有保障;充電及換電池並行之電能補充系統,可解決續航里程不足問題;攤商永遠有好電池用,不用擔心電池壽命問題;政府補助購車或改裝,不會造成額外負擔;政府補助電池租金5年,10年內總使用成本和柴油車相當,未來持續使用,節省油料費大於充電費,可永續經營使用;另可使攤商免於曝露於柴油車廢氣致癌之風險,健康有保障。

        環保署強調,如果西螺果菜市場蔬果運輸車電動畫執行成效良好,亦將逐步擴展至全國各地果菜市場,以解決果菜市場空氣污染問題,並打造清新的農產市集。環保署也呼籲,西螺果菜市場的農民及攤商共同響應將柴油蔬果運輸車電動化,一起做環保。

善用科技稽查工具 環保犯罪無所遁形

        環保署為追查環保犯罪,主動運用該署建置16項環保資訊管制系統,及福衛二號人造衛星影像、無人航空器(UAV)、3D雷達攝影、航照圖、透地雷達等科技工具,透過長期蒐證與深度稽查,重建污染案件之歷史軌跡,提供科學證據,完成查處報告移請地檢署偵辦,促使環保犯罪無所遁形。環保署表示自民國100年啟動環檢警結盟、查緝環保犯罪,迄今已破獲538件環保犯罪案件,移送法辦計1,624人,查扣機具668件。

        環保署最近查獲的重大環保犯罪即運用了以下工具:(一)查閱GOOGLE地圖, 發現一家收受污泥製磚工廠圍牆外的地表顏色明顯與背景原生土壤顏色不同, 進而稽查發現該工廠收受大量工業污泥後, 沒有依規定製磚, 卻棄置於廠外, 業者卻狡辯為民國98年前任業者所為, 後經使用無人航空器與3D雷達攝影, 估算棄置污泥量高達25萬公噸, 又利用比對96年到99年航照圖, 證實污泥體積自98年以後持續增加, 並佐以福衛二號人造衛星影像觀察, 戳破業者謊言。(二)本(102)年1月17日於新竹縣北埔鄉破獲非法棄置廢污泥案, 現場查扣9輛大型拖曳車及2台挖土機, 本案係某污泥處理廠將未經處理污泥透過車隊載出棄置, 由於本案係往地下掩埋, 經利用透地雷達設備與技術, 測出棄置場的面積與深度, 推估棄置污泥量達6萬1千公噸。(三)利用GPS即時追蹤系統, 發現有廢棄物清除車輛GPS停留時間異常, 進而破獲其載運廢棄物至處理廠短暫停留, 未經處理即轉往再利用工廠傾倒, 再透過運輸公司載運至各地棄置。

        環保署表示,環保犯罪手法雖日新月異,但環保單位也不是省油的燈,透過精進稽查技巧,靈活運用各項科技工具,加上近年環檢警通力合作,環保犯罪無所遁形。該署呼籲業者應確實依據環保許可內容執行與操作管理,不要心存僥倖,否則,一旦被查獲違法事實,輕則罰鍰,重則觸犯刑罰,甚至追究不法利得,都會得不償失。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電動車輛改裝使用共通電池輔助辦法」草案預告

        為推動建置電動車電池交換系統,讓電動車使用者能快速交換電池,達到與加油相同的方便性,以加速電動車之普及。環保署除補助業者建置電池交換站及民眾交換費用外,並已研訂「電動車輛改裝使用共通電池補助辦法」草案,補助電動機車及電動自行車業者改裝現有車行採用共通電池,鼓勵其一起加入電池交換系統,讓民眾有更多車型可以選購。

        環保署表示,「電動車輛改裝使用共通電池補助辦法」草案,預計補助電動機車改裝每車型100萬元,電動自行車65萬元,並補助檢測費用的80%,相信可以提高業者參與意願。

        相關預告資料將於預告日起3日後詳載於該署網站(http://ivy5.epa.gov.tw/epalaw/index.aspx)「法規命令草案預告區」網頁,民眾可逕自上網參閱,對於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請於本公告刊登公告之日起14日內陳述意見(傳真號碼:(02)2371-1394)。後續將辦理修正草案公聽會及研商會,聽取各界意見。

環保署強調目前並無推動隨垃圾車於收集垃圾時 秤重收費的政策構想

        目前多家媒體連續引據某平面媒體報導評論,且仍有地方首長詢問關於環保署將推動垃圾依「重量」計算費用的報導,環保署特此再度提出澄清並無此事。

        環保署強調目前並無推動垃圾秤重政策規劃。環保署廢管處日前確實曾邀請臺北市政府產發局、環保局及提出創意構想的環保顧問公司,了解「社區冷藏式垃圾秤重收費系統」構想,初步認為如結合社區、學校或超商,以悠遊卡即時付費方式,而提供部分不方便配合目前「定時定點」排出收集垃圾的民眾更大的方便,並不排除進一步去研究法令及配套。

        至於垃圾車收垃圾時秤重的想法,本署於回答記者詢問當時即已告知該方法最大問題會產生民眾排隊等候排出垃圾,因此在技術上未解決的話,是不可能推動實施的。因此環保署呼籲民眾不要因媒體的報導,就誤以為環保署已經開始推動垃圾車秤重丟垃圾的作法。並在此鄭重澄清,近日媒體報導後民眾及地方政府的反應可知,環保署不會推動以垃圾車收垃圾時秤重方式收取垃圾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