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與來自10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的代表,10月18到20日在越南河內召開「泛太平洋氣候變遷調適夥伴國際工作坊」,經過三天熱烈的討論,期待可以結合國際區域調適夥伴,建構合作平台,分享彼此調適資訊與技術,並研議實質的合作計畫,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生命財產的損失,一同邁向永續的未來。
環保署說,各國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上有許多共通相似之處,對於調適法令、政策、人才、教育、技術及資金都還需要各國攜手合作,本次工作坊是延續去(104)年的成果,希望從開創國際的互助合作做起,達成實質區域合作關係,出席本次會議的26位國內外學者專家(包括來自臺灣、美國、南韓、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馬紹爾、吉里巴斯等10個國家的學者專家與全球環境策略(IGES,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英國駐新加坡高級公署氣象辦公室(Met office, British High Commission)、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 Local Government for Sustainability) 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候合作實驗室(MIT Climate CoLab) 4個組織代表,分別就各國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INDC)、氣候變遷公眾意識、群眾外包、教育、創新技術發展、巴黎氣候會議成果展現等合作計畫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
溫減管理室簡慧貞執行秘書表示,氣候變遷調適夥伴關係的建立,由本次與會各國提議的平臺分享機制,跨越國界拓展實質區域合作關係,將可縮短各國摸索時間,提升調適策略。這次工作坊不僅促成各國與會代表對泛太平洋調適夥伴關係的支持與認同,促成以氣候變遷開放資料與群眾外包相關應用建構泛太平洋各國氣候變遷創新共享平臺,將規劃於明年啟動一系列合作計畫。
環保署強調透過臺美間的「國際環境夥伴計畫」,強化臺灣與國際間的環保合作交流,這次國際工作坊成功開啟我國在國際上實質的區域合作關係,未來將可透過雙邊或多邊的合作,達成互利雙贏的目標。
環保署說,各國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上有許多共通相似之處,對於調適法令、政策、人才、教育、技術及資金都還需要各國攜手合作,本次工作坊是延續去(104)年的成果,希望從開創國際的互助合作做起,達成實質區域合作關係,出席本次會議的26位國內外學者專家(包括來自臺灣、美國、南韓、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馬紹爾、吉里巴斯等10個國家的學者專家與全球環境策略(IGES,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英國駐新加坡高級公署氣象辦公室(Met office, British High Commission)、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 Local Government for Sustainability) 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候合作實驗室(MIT Climate CoLab) 4個組織代表,分別就各國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INDC)、氣候變遷公眾意識、群眾外包、教育、創新技術發展、巴黎氣候會議成果展現等合作計畫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
溫減管理室簡慧貞執行秘書表示,氣候變遷調適夥伴關係的建立,由本次與會各國提議的平臺分享機制,跨越國界拓展實質區域合作關係,將可縮短各國摸索時間,提升調適策略。這次工作坊不僅促成各國與會代表對泛太平洋調適夥伴關係的支持與認同,促成以氣候變遷開放資料與群眾外包相關應用建構泛太平洋各國氣候變遷創新共享平臺,將規劃於明年啟動一系列合作計畫。
環保署強調透過臺美間的「國際環境夥伴計畫」,強化臺灣與國際間的環保合作交流,這次國際工作坊成功開啟我國在國際上實質的區域合作關係,未來將可透過雙邊或多邊的合作,達成互利雙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