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臺北市等8縣市環保績效冠全國

        101年度地方環保機關績效考核結果揭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臺中市、彰化縣、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等8環保局經環保署綜合考評空氣品質、水資源潔淨等19項評比指標均表現優異,獲評為優等。

        環保署表示,獲獎的8縣市除了整體表現配合環保署政策落實外,並能依據各自地方特色,提出創新作為,例如:

        臺北市推動時尚之城信義空品淨區管制、二行程機車大作戰、細懸浮微粒減量行動。積極推動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工作,成效值得肯定。定期清疏排水溝渠並訂定轄內清溝作業的標準程序,並維持清疏品質。

        新北市建立三菱FUSO車隊雙認證制度、微笑加油站,打造4水新首都(治水、清水、親水、透水)為整治願景、以「大台北黃金雙子城」為策略,極有說服性,各項整治措施及展現成果符合願景目標。積極辦理土壤及地下水相關業務,並辦理一般廢棄物減量,成效卓著。連續5年榮獲地方政府環境清潔考核績優單位,自來水水源水質抽驗、簡易自來水水源水質、飲用水設備維護管理及水質抽驗績效優良。

        臺中市打造綠色臺中港暨推動移動源空品淨區、多管齊下,推動生煤管制、建置大臺中友善電動車使用環境;成立「河溪治理及環境景觀推動小組」並辦理「惡劣天候專案稽查計畫」,且針對列管污染場址改善工作積極推動,辦理農地重金屬污染控制場址污染改善工作、農地停耕補償及剷除銷燬作業,成效良好。設置巨大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寶之林多元化環保教育園區,整合全市各區廢家具回收清運體系,進行修繕、拍賣,廣受各界好評,飲用水設備維護管理及水質抽驗績效優良。

        桃園縣推動低污染運具購置補助加碼, 並累計完成11家污染管制及輔導減量作業, 整體改善完成後VOCs預計減量2,583.42公噸/年。99年8月成立「桃園縣河川流域管理委員會」, 由縣長召集主持, 提升決策層級, 積極重視河川污染整治;辦理重大土水突發案件, 積極並快速妥善處理後續管制事宜並配合本署執行所下達土水相關工作。運用促參法, 引進民間業者經營管理大潭灰渣掩埋場、操作大園巨大廢棄物破碎廠, 提升處理量;各清潔隊配備電動三輪車作為掃街車, 除機動性良好外兼具節能減碳行動宣導, 推動路燈桿及圍籬之彩繪, 避免小廣告隨意張貼, 創意頗佳。

        臺南市推動綠騎機友善電動車環境示範, 擴大推廣補助淨化區、建築物垂直綠化, 結合好望角及空地空屋綠美化計畫, 提升臺南市綠化面積, 並成立「臺南市推動河川污染整治委員會」及「環檢警結盟」, 101年度已完成本計畫預訂執行各項工作, 值得肯定。另增設淺海牡蠣養殖廢棄蚵架管理制度, 加強控管海洋污染來源。積極配合本署業務推動及建置單一窗口溝通平台, 積極規劃安南區廚餘堆肥廠申請取得肥料登記證;城西堆肥舊廠操作管理良好, 品質佳, 值得各堆肥場觀摩;推動好望角、空地認養, 消除社區閒置髒亂點, 自來水水質抽驗、飲用水水質處理藥劑抽驗績效優良

        宜蘭縣推動太平山空品淨化區柴油車管制、電子輓聯服務,展現行政能力與維護水質環境之決心,並針對外籍漁工的教育宣導及漁船垃圾資源回收鼓勵措施成效良好。另辦理土壤及地下水相關業務且補助計畫管理掌握良好,完成委辦計畫之經費撥付,辦理過度包裝稽查工作,成效卓著;首創依「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稽查及告發違法張貼小廣告的仲介業者,辦理公廁考核評鑑及表揚,成效良好。制定「宜蘭縣環境清潔維護自治條例」,並藉由環境每月評比的機制,將應改善及績優鄉鎮市公布於蘭陽橋北端之「宜蘭縣環境清潔績效榜」。

        高雄市積推動林園總量示範區,擴大洗掃街、營建及逸散業者認養洗掃街,大樹舊鐵橋人工溼地及礫間淨化場址接續完成,場址復育穩定及水質持續轉佳,另高雄市海洋局以自有船舶執行海面稽查,強化海洋污染防治。積極辦理轄區污染場址之污染改善作業,並定期巡視列管場址現況以有效掌握改善進度;掩埋場總體檢時呈現之書面資料齊全詳細,場內污染防治設施功能正常,並定期辦理環境監測及檢測,管理人員皆具備專業證照等優點。建置 1999 萬事通系統及「自拍速必潔」貼圖網站,由專人隨時查看並立即通報各轄區清潔隊派員處理,成效頗佳。

        彰化縣推動加油站增設油氣回收警示系統、彰濱工業區車輛清淨上路專案,並以淨水、近水、親水為整治願景,府內設有跨處室「彰化縣河川整治小組」督導及追蹤,展現其縱向溝通與橫向聯繫。積極辦理已解列農地複查作業,確認農地利用安全性。針對高污染潛勢工廠積極辦理調查;廚餘回收再利用率大幅提昇,績效良好。復育工程多次協調地主,努力折衷意見,以符民意期待。村里成立協巡組織比例高,訂定「乾淨美化蛻變彰化行動方案」。

        環保署指出,去(101)年度的評比係依據平時督導考核紀錄、執行情形統計及實地查證;各縣市環保局依其環境負荷及特性條件,在規定考核項目加減權重範圍內,彈性調整各項權重,縮短縣市條件差異,並使考核達公平及競爭性,而各地方民眾對環境保護業務執行績效亦給予正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