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資源回收處理產業邁向電子化創新管理新紀元

        國內資源回收處理產業,已從昔日收破銅爛鐵的「酒矸倘賣嘸」,脫胎換骨成「黃金產業 — 資源變黃金」。受補貼處理業對廠區的管理,以及政府對產業的輔導,也從傳統較耗時費能的錄影光碟方式,邁向電子化創新管理新紀元。

        環保署表示,以往對於受補貼應回收廢棄物處理廠的作業管理,是經由錄影燒錄光碟,事後再以人工判讀光碟內容。對於應回收物過磅重量的統計,由運送應回收廢棄物車輛逐一過磅秤重後,並列印紙本磅單統計,再以人工方式鍵入環保署資訊系統內統計。

        因應資訊電子化與即時化之趨勢, 環保署自101年7月起, 結合即時監控平台最新科技應用, 已完成建置「電子化即時監控系統」。85家受補貼應回收廢棄物處理廠共1,016支CCTV監視錄影均已全數連線, 可隨時透過上網工具, 即時掌握全國各地受補貼應回收廢棄物處理廠的作業情況, 藉由計量設備即時連線系統自行運算及記錄過磅資料, 約每年可節省使用8萬餘片光碟, 省卻人工作業的時間及節省用紙, 且可避免資料遭到不肖廠商竄改以及可能產生人為輸入錯誤的情形。大幅提升管理效能, 並兼具查核與防弊的功用, 1年約可減少71萬張A4紙, 減少12噸的碳排放, 可達創新管理以及節能減碳的目的。

        環保署說明,稽核認證作業目的,為確實掌握應回收廢棄物處理業受補貼機構作業品質,並正確核撥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現今建置電子化即時監控系統後,除了可以協助稽核認證作業提升數據正確性,並簡化現場稽核人員作業,更可以達到人員管理、災害預防、污染防制與防堵弊端等效益,及降低廢棄物回流、溢領補貼費或環境污染等不法情事發生之可能性。此外,使用電子化即時監控系統,除消極防弊外,積極面更能達到簡化稽核認證作業流程,減少書面報表製作,達到節能減碳的積極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