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環保署培訓地方政府小黑蚊通報及防治處理能力

        近年來全臺各地局部地區有小黑蚊滋擾情形,影響民眾生活品質,因小黑蚊滋擾問題尚無法根除,環保署特委託中臺科技大學辦理「小黑蚊危害地區防治專案計畫」,預定於101年8月29日(星期三)在雲林縣林內鄉公所辦理「小黑蚊通報處理及防治人員培訓班」,以協助輔導地方政府建立小黑蚊通報及防治處理能力,宣導民眾建立「以個人防護與環境管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觀念,做好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清除幼蟲孳生的青苔,結合政府機關及民眾力量共同防治。

        環保署表示, 小黑蚊俗稱「黑微仔」, 學名為臺灣鋏蠓, 為臺灣本土原生種昆蟲, 近年因發展觀光休閒及有機農業, 致使小黑蚊藉由車輛移動擴散至平地住家、社區、學校、公園等適合繁殖的地點。小黑蚊雌蟲嗜吸人血, 出沒時間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主, 習性低飛, 多叮人體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 叮咬後部分民眾會產生奇癢、紅腫等症狀, 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 尚無傳播疾病的記載。其幼蟲為陸生, 以潮濕表面青苔的藍綠藻與綠藻為食物, 因此防治方法以阻斷小黑蚊成蟲及幼蟲的食物來源為主。

        環保署指出, 培訓課程包括:蟲體觀察、生態與習性、綜合防治策略與技術、密度調查技術與通報體系建構、孳生環境現場履勘與防治做法實地解說等;另為有效防治小黑蚊, 亦督促地方政府召開跨局處會議進行防治工作分工與協調, 並加強宣導綜合防治觀念, 包括個人防護【著長袖衣服、長褲, 塗抹有效的忌避劑, 裝置細網目(55網目以上)的紗門、紗窗等】以阻斷雌成蟲血源防止其產卵孳生, 並經常整頓環境, 清除青苔, 阻斷幼蟲食物, 必要時在小黑蚊高密度區, 可使用合格的環境衛生用藥進行緊急化學防治撲殺成蟲, 並配合個人防護及清除幼蟲棲地防治做法, 方可有效處理小黑蚊問題, 避免長期仰賴噴藥殺蟲, 造成環境負擔及小黑蚊產生抗藥性, 影響防治成效。

        民眾如需查詢小黑蚊防治資訊及諮詢服務,可至「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網址:http://www.bitingmidge.org.tw/)查詢,或電洽04-22395965服務專線。

        (宣導文宣「防治小黑蚊、全民動起來」如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