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廢水管制新紀元 全時掌握零時差

        環保署導入科學工具管制,推動廢水24小時自動監測與連線傳輸。至今(103)年7月14日第一階段35處大型工業區下水道系統均依期限完成設置,監測的項目包括進流的水量,以及放流口的水量、水溫、氫離子濃度指數(pH)、導電度、化學需氧量、懸浮固體、其他指定項目及影像,掌握我國工業區90%以上水量即時排放情況,為我國水環境保護工作揭開新頁。

        工業區事業集中,現行水污染管制作法,主要依靠環保機關的不定期採樣稽查,限於人力及時間,稽查次數無法提高,有污染事件時偶有錯失污染初期最佳控制時機,或難以確認污染源頭情事。環保署鑑於現行稽查管制方式之限制,於去年7月15日正式啟動我國廢水自動監測與連線傳輸制度,分二階段推動一定規模以上之工業區及事業設置,加強污染源頭掌控。

        第一階段指定許可核准排放量每日1萬立方公尺以上,或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且核准排放量達每日2,000立方公尺以上之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依規定應於今年7月14日前完成設置,並將監測數據與即時影像傳送至地方環保機關。計有35處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符合上述標準,並全數於7月14日前已完成設置,總排放水量達每日100萬立方公尺,占工業區排放水量約92%。至12月底將再完成第二批約55家中型工業區、每日排放水量超過1萬5,000立方公尺的大型事業及發電廠設置。

        環保署表示,水質水量自動監測與連線傳輸制度可強化業者自主管理能力、建立污染即時監控及預警應變機制,達全面提升污染控管能力之目標。未來視推動之成效,研析逐步推展至中小規模之水污染源,以掌握水污染排放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