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串聯彙整環境開放資料,共創資料新效益

        近幾年有關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的議題在全球各國普遍受到關注,政府開放資料與傳統的政府資訊公開性質不同,政府開放資料必須提供可以由機器直讀(machine readable)的公開標準資料格式,讓公眾自由取材或加值運用,而不是單純的資料查詢,藉此加速實現更公開、透明及創新應用的開放政府。我國行政院在102年4月間推動政府開放資料政策,責成各部會機關將資料陸續釋出。

        配合行政院的開放資料政策,環保署在102年10月間完成「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臺(opendata.epa.gov.tw),目前已累計75項資料集,內容涵括了全國各地的空氣品質及紫外線的即時監測值、全國河川及水庫水質監測值、列管污染源基本資料、環境影響評估案件摘要等,總計逾63萬筆資料在此平臺提供服務。

        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3年6月底,已有超過100萬次的下載引用紀錄,除了國內的網友引用外,日前更有新加坡及以色列的外籍公司來函請求授權使用,凸顯環境資料無國界的特性。

        環保署表示,該署開放資料平臺初期上線的資料集,係以現行業務職掌為範疇,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及環境資料整合的需求,該署正推動「環境雲」建置計畫,運用雲端與行動化技術,整合10個環境資料生產機關的資料。藉由「環境雲」的整合應用,將該署現行開放資料的範圍擴大,目前已納入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10分鐘累計雨量資料」及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所建置的鳥類、蝴蝶及蛾類等生態資料。

        環保署指出,藉由擴增環境開放資料,該署將現行的「環境即時通」APP改版,除了提供環保署生產的環境資料外,並將不同部會所生產的環境資料做整合應用,包括大雨特報、淹水警戒等防災訊息,達到即時服務的目標。其次,新版的環境即時通APP提供更方便的行動裝置操作介面,並提供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系統會根據使用者所在的位置,提供當地的環境相關資訊。

        環保署同時強調,該署製作的環境即時通APP服務,希望能激發民間運用環境資料的能量。由於民間對環境資料的應用需求及創意,可能遠超過政府部門的想像,環保署將持續擴增開放資料的範圍及數量,預計年底可達130項以上,供公眾串聯其他政府開放資料,共創資料新價值。

        串聯彙整環境開放資料,共創資料新效益 from epaslid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