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細懸浮微粒指標實施滿月,環保署檢討開創新局

        我國東北季風盛行的秋、冬季節, 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往往是造成空氣品質不良的主因, 環保署自10月1日起在網站上提供即時簡單易懂的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品質指標資訊, 作為民眾日常戶外活動的參考, 以保障民眾健康。根據實施一個月以來的當月統計, 發現雲嘉南空品區超過該指標第7級(每日平均濃度達54μg/m3, 需減少戶外活動)的比率為12.7%, 中部空品區則為10.95%, 高屏空品區則為5.4%。有鑑於當地污染改善的迫切性, 環保署也將在雲嘉南、中部及高屏地區推動結合各部會、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的「空氣污染減量行動督導聯繫會報」, 讓關心空氣污染改善的單位及人員都能定期掌握污染改善成效。

        另外,環保署也已與衛福部合作,將自104年起推動為期4年的細懸浮微粒健康風險研究,優先發展結合健康因素的本土化空氣品質健康指標(Air Quality Health Index, AQHI),希望未來可以擴大提升對於民眾更多的健康保障。再者,環保署即將修正發布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針對國內各項重大污染源加嚴管制其所可能排放細懸浮微粒及前驅物,同時增訂汞排放標準,管制燃煤電廠汞排放問題。

        環保署自101年5月14日實施我國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後,已經採多管齊下推動策略,包括加嚴實施石化業設備元件及廢氣燃燒塔、鋼鐵業燒結工場、煉鋼業電爐、小型鍋爐等固定污染源排放標準、車用油品標準、柴油車、汽油車5期新車標準、推廣電動車、裸露地綠化及河川揚塵防制等。

        細懸浮微粒的改善工作已經列為環保署空氣品質管理施政的首要方針。新制空氣品質指標的預警功能初步提供民眾在戶外活動時因應的參考;不過,也因為僅實施一個月,部分地區短期間內空氣品質監測數值的變動,需要進一步藉由長期觀測並分析污染源與氣候條件彼此關係,才能使各項污染管制作為更有效率。

        '

        1031110細懸浮微粒記者會簡報 from epaslid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