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因應溫室效應問題,紛提出「碳捕存」應用計畫,環保署於今(102)年12月24日舉辦「碳捕存政策環境影響評估諮詢會」,計有近200名來自各界的民間團體、政府單位、產業代表及學者專家參加,共商我國推動碳捕存技術的挑戰與機會,場面相當熱烈,經過一下午精采且深度討論後,與會代表分別就「碳捕存之必要性」、「碳捕集及再利用」及「運輸及碳封存」等三大議題共計提出52項意見,成果十分豐碩。
環保署署長沈世宏於致詞時表示,我國已訂有具體減碳目標,政府除積極落實各項節能減碳作為外,環保署亦持續研議零碳及再生能源百分百之推動路徑,然而光靠現有減碳技術及再生能源發展仍是不足的。國際能源總署(IEA)認為未來碳捕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將對溫室氣體減量產生相當大的貢獻,目前雖有成本及風險等問題需突破,但很多國家已扮演領頭羊角色推動碳捕存計畫,並獲得長足進展,應可作為我國中長程減碳選項。
沈署長進一步表示,在政策形成前,透過公民論壇可瞭解各界對碳捕存政策之疑慮,並檢視出碳捕存之各項議題,未來將就所蒐集之意見陸續召開專家會議,以科學方式釐清各項事實,期透過全民參與、專家會議及國際交流等「公眾參與、專家代理」的機制,強化國內長期減碳情境設定能力,以更周延的建立碳捕存政策重要環境影響評估項目,進而做為國家長期減碳政策規劃之重要參考依據。
當天諮詢會議所蒐集之建言, 在「碳捕存之必要性」方面各界主要關切我國推動碳捕存技術前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之重要性及急迫性?(包含其對產業、環保與社會的影響)、環境影響評估之預警原則與資訊公開等;在「碳捕集及再利用」方面之意見較集中於經濟面, 如碳捕集成本高, 建議政府主導提供研發基金, 但亦有代表認為應由產業自行發展, 此外亦有探討再利用技術免除環境影響評估法令規範;而各界對於「運輸及碳封存」方面存在較多疑慮, 包含誘發地震與二氧化碳洩漏的風險、從先導試驗計畫(pilot study)再發展到大型商轉計畫之規劃、場址風險管理是否完善、封存場址之法規管理與個案環境影響評估規劃等。
環保署將於今年12月27日將總結報告、當日會議紀錄及各界書面意見上傳至「推動碳捕集及封存資訊網」公眾會議專區(http://ccs.gov2.tw/public-event/list)供各界下載參考,以提供對碳捕存政策有興趣之大眾能瞭解此議題,倘有修正意見請於103年1月10日前回覆,歡迎各界持續關注與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