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環境雲建置計畫第一階段成果發表

        環保署與其他未來將併入「環境資源部」的相關單位,共同合作發展「環境雲」,自本(102)年3月開始,著手規劃彙集散置各機關的環境資訊,目前完成第一階段工作,相關成果包括:彙集環境資源相關資料集(datasets),建構「環境資料交換系統(Central Data eXchange, CDX)」,推展「環境資料開放平台(opendata)」相關機制,為環境雲建置計畫奠定厚實基礎。

        我國環境資料的調查生產,分屬不同部會負責,長期以來,存在整合上的困難。由於自然環境中大氣、水、土、林及生態等環境資源間緊密關聯,環保署推動「環境雲」計畫,將整合10個機關之環境資料,並結合雲端技術,提供在地化、主動化、多元化服務,使環境資訊透明流通及共用共享。「環境雲」目前已由行政院核定為10朵政府雲之一。

        環保署表示,本年度彙集的環境資料主要運用主題導向(subject -oriented)概念及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等技術,激發協同合作的創意,未來可望藉此提昇並擴增資料整合質量。目前已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水利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及環保署等機關,統整98項資料集,預計年底上網提供公眾查閱及下載運用。

        其次,運用CDX建立標準化與自動化傳輸機制,將傳統「多對多」的資料交換方式,轉化成「多對1對多」的方式,同時開發「機器直讀(machine to machine)」功能,大幅減省人力作業負荷。本年4至6月間,利用CDX將原本由各機關分別提供之雨量、颱風、土石流、河川水位、水庫水位等37項防災相關資料,與內政部消防署「防救災雲」完成介接,並在夏季颱風期間進行實機測試,成效良好。

        就推動環境資料開放方面,環保署指出,行政院本年4月間設立「政府資料開放平台(data.gov.tw)」後,該署提前完成進度,目前已彙集65項與環境保護相關之資料集,包括各類環境監測及環境品質相關資料、列管污染源基本資料、環境影響評估案件摘要等。這些資料除了置放在環保署的開放資料平台外,也與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的「生活品質」分類互相串接,方便民眾或企業直接以程式讀取資料。截至11月底已累計5萬8千多次的引用及下載服務。

        環保署強調,環境雲的目標是綜整環境資料整合工程與應用服務,未來將充分結合雲端運算相關技術,構成「資料即服務(Data as a Service) 」的雲端應用模式。103年度起將逐步開放更多環境資料(例如:即時雨量觀測資料、地質資料、環境監視影像及生態資源資料等),提供公眾運用雲端與行動化技術,創造環境資料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