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共商氣候變遷因應行動,各界建言多元務實

        環保署負責辦理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正式大會在昨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揭開序幕,來自民間團體、中央部會、地方政府、民意機關、產業代表及專家學者等各界人士超過300人齊聚一堂,共商我國因應氣候變遷的短中長期政策與具體行動,今(6)日上午將延續進行第二天議程活動,馬英九總統並將親自蒞臨大會聽取民間團體的總結建言。

        第一天上午討論的氣候變遷相關議題為「災害、維生基礎設施、土地利用、海岸」及「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兩大項, 與會者從88水災的極端氣候開始談起, 並針對我國防災議題進行廣泛的意見陳述與交流;另, 指出我國人口稠密, 國土的人口承載力有限, 過去的發展危及我國山坡地、海岸生態及海岸資源、林業土地等, 造成我國有「水泥國土」的印象, 然而面對氣候變遷所衍生的「傷機」, 防災規劃並催生「國土規劃法」已是刻不容緩;此外, 建議我國應該充分利用林地、維持林相多樣化, 農地更是好的治洪區;對於政府組織改造、政府公務人員能力建構、協調機制重整及防災決策的加強, 也充滿了期待。在「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方面, 與會意見認為氣候變遷對農業衝擊很大, 維護農業生物多樣性極為重要, 而農產不能以價格計算, 應將生產價值納入;另, 主要關注議題包括:重新檢討並修訂農業休耕政策;農業用水生產是關鍵因素;水足跡、生物多樣性的主流化與在地化應有妥善規劃;野生動物生存權的保障, 並支持成立國家級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資源研究單位。

        下午各界針對「水資源、能源供給及產業」及「健康及環境教育」兩大議題交互討論;在「水資源、能源供給及產業」方面, 落實節能減碳、推廣再生能源的應用、推動低碳經濟及電力零成長等應該是主要的願景與共識, 並對「溫室氣體減量法」及能源稅、碳稅等減碳法規建制, 進行意見陳述與交互討論;亦討論到水資源的利用與政策、河川治理等問題, 過量建造的攔沙壩造成國土流失, 同時因河川失去疏沙功能, 造成海岸流失, 水資源的使用與地層下陷整治應相互配合, 並應儘速修正錯誤的水資源使用。而在「健康及環境教育」方面, 與會者大多認同環境教育法的理念, 不管是資訊公開或是環境教育知識, 都必須落實在一般公民, 社區大學亦應結合環境教育, 落實社區防災教育工作, 環境教育方式應該更加多元化, 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可以再思考並納入考量, 生態旅遊要做好人數控制, 均普遍得到共鳴。

        超過300位與會代表在一整天的四大群組綜合討論時的發言十分踴躍, 民間團體代表的報告, 提到水、土、林整合管理、修改建築法規、保護農地、重視糧食安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再生能源比例、確立綠色經濟內涵、妥善處理核廢料、強化環境教育與擴大公民參與、善用地方智慧, 也提出應該要強化科學研究、資訊公開、增進大眾運輸系統、建立外來物種管理機制、加強電力管理、推動再生水系統、以社區為單位落實節能實施等種種策略, 意見可說是包羅萬象。與會的民間團體朋友與政府部會人員對於此次會議的籌備與舉辦方式, 表示認同, 認為這樣可以在平和的氣氛中深入討論議題。環保署沈署長在開幕致詞時表示, 感謝各界長期以來對政府施政的批評與指教, 也對於各位民間團體朋友們對環境保護所付出的關懷與心力致上最高的謝意, 希望能在大家共同攜手下, 致力於打造一個健康、永續及低碳的美麗家園, 共同愛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讓生病發燒的地球媽媽早日康復。